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诊治|医学笔记

2021-08-0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病情播报

患儿,男,1岁9月,主因“发现脐部包块伴排尿时哭闹1月,发热1天”入院,查体脐部可触及约4*6cm包块,表面及周围稍红肿,按压有波动感,局部皮温不高。既往新生儿因“先天性脐膨出”行脐部肿物切除脐成形术。本次患儿脐部包块逐渐增大伴排尿时哭闹,查血常规CRP 21.0mg/L,白细胞17.43×10∧9/L,复查腹部软组织超声提示脐尿管囊肿继发感染,其内液体浑浊。入院后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20ml黄色脓液,予拉氧头孢、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入院第3天,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入院第4天,脓液培养提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调整抗生素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2周,脐部脓肿明显缩小,出院继续口服SMZ治疗,择期外科手术治疗脐尿管囊肿。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Achromobacter.xylosoxidans)

01 概述

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 spp.)有至少16个种,其中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xylosoxidans)为其代表性致病菌,于1971年由Yabuuchi和Ohyama从一位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脓性耳分泌物中首次分离得到。隶属于细菌域,β变形菌门,伯克霍尔德菌目,产碱杆菌科,无色杆菌属,分为木糖氧化和反硝化两个亚种。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及医院环境中,是少见的社区和医院获得性病原菌,近年来逐渐被认为是肺囊性纤维化、免疫系统受损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常见致病菌,并可引起广泛的临床感染症状。


02
微生物学特点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属于专性需氧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形态周身有鞭毛,有动力,无芽孢。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形成小、圆形、光滑、扁平或凸起、灰色的菌落。生化反应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动力阳性,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麦芽糖,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脲酶和DNA酶阴性。可产生特殊的青苹果样气味


菌.jpg

图1,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在血培养皿中形成圆形、光滑、扁平或凸起、灰色的菌落(图片由BCH细菌室提供)


03
分布情况和致病力

该菌广泛存在于潮湿的自然、家庭及医疗环境中,属于机会致病菌,分为木糖氧化和反硝化两种。该菌可寄殖于人的耳道、肠道,为水源污染的常见细菌,也可污染静脉补液、医疗器械等,造成医院暴发流行。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如新生儿、老年人、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患者是易感人群。近年来被认为是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常见致病菌,该菌耐药性强,治疗困难。


04
临床特点

作为条件致病菌,较多报道为院内感染,能引起易感人群发生广泛的临床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心内膜炎、角膜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等。绝大多数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RP等炎症指标均增高。


05药物敏感性及治疗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氧氟沙星、萘啶酸、卡那霉素固有耐药,对头孢他啶、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容易产生获得性耐药。该细菌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金属β-内酰胺酶(MBL)和D类β-内酰胺酶(blaoxa)等导致耐药。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药物、复方新诺明是治疗该菌的首选药物,使用哌拉西林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加复方新诺明进行联合用药也可取得可喜的疗效。


06
预防

医务人员要佩戴一次性手套从事诊疗活动,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避免侵袭性诊疗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做好感控工作,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  王丹丹

本文首发自BCH儿童感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