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彭道泉
现在,医院里的影像学检查很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患者经常会做X线或者B超的检查,对冠状动脉血管、血管内膜、斑块进行一系列的评估。
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为制定后续的方案提供依据。
动脉斑块的产生,一般是因为血液中的脂质,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并逐渐累积在血管壁上,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此后,斑块可能发生了纤维化、钙化,也就是影像学报告上提到的钙化斑块。
这种斑块一般含钙质比较多,因此比较稳定,不容易破裂,引起心肌梗死、脑梗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相对较少。医生也称之为稳定性斑块。
非钙化斑块则往往钙质的含量较少,可能是比较新鲜的斑块,它的坏死核心脂质成分更多。这种斑块通常属于不稳定斑块,它的结构特点就有点像我们生活中吃的饺子,而且是皮薄馅大的那种饺子,所以就容易破裂。
这类不稳定的非钙化斑块在心血管病的发展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的破裂就容易导致各种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包括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等,还可能造成脑梗死等并发症,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会有生命危险。
除了钙化、非钙化斑块以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斑块类型叫混合斑块。
也就是说,它既有钙化部分,也有不稳定的脂质成分,还可能含有胶原纤维等成分。
医生对这种斑块也会给予重视,尤其是钙化成分含量较少,不稳定程度较高的斑块。
无论上述的何种斑块,患者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干预、治疗,避免冠心病的病情继续进展,对心脏造成不良的后果。
来源:汇医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