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用胃复安止呕,意外发生了

2021-02-0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临床应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有一句话叫“丑话说在前头”。



案例一


患者女性,55岁,农民。


主因舌体麻木1个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完善头颅核磁全套,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胃食管反流史,平时进食很差。患者时有恶心,给予甲氧氯普胺入止吐,患者诉用完甲氧氯普胺后周身不适,口腔烦躁,烦躁不安,胸部紧缩感,心悸,双下肢刺麻感,要求拔液,下地走走,无明显肢体颤抖及抽搐,无意识障碍,测生命体征稳定,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案例二


患儿8岁,因为肠胃炎呕吐在一村医处肌注甲氧氯普胺(具体剂量不详),后出现烦躁,老是想往右上方看,脖子似乎被东西往一边牵拉。当时症状很严重,小孩的母亲一直哭,吓得不得了。


解读




经过检查和仔细询问,上述两个病例,考虑为应用甲氧氯普胺或甲氧氯普胺过量致锥体外系反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东莨菪碱等药物应用后,症状缓解。


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吐药物之一。它通过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而止吐。其作用机制是增强贲门括约肌的张力,促进食管和胃的蠕动,防止食物返流,松弛幽门,加速胃内容物排空,改善胃功能。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有较好的疗效。


甲氧氯普胺作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应用后引起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减少或多巴胺受体被阻断,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致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


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时,常常引发患者和家属的惊慌失措,易被误诊为脑部疾患或癔症。往往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如头颅CT等,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临床医师在应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什么是锥体外系反应?


像上述案例中的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很常见。锥体外系反应是甲氧氯普胺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锥体外系的控制失调,使锥体外系兴奋性增强,结果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2锥体外系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 帕金森综合征


症状包括局部僵硬、肌肉不随意收缩、抽搐、震颤等。


2. 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收缩


表现颈项部扭转性痉挛,动眼危象,角弓反张,呼吸急促,发音困难,步态怪异等。


3. 情绪反应及自主神经症状


4. 迟发性运动障碍


又称迟发型多动症,是一种不可逆的锥体外系反应,长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的患者可能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多见于长期(1年以上)接受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在减量或停服后最容易发生。


迟发性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某一肌群的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包括-舌-三联症;肢体不自主的重复运动或抽动;以及躯干肌运动不协调等。


3还有哪些药物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除了甲氧氯普胺,临床还有多种常用药具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的药物,如异丙嗪、喷托维林、阿托品、甲氧氯普胺、甲硝唑、西咪替丁、左氧氟沙星、吗丁啉等药物等,以及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精神药品所产生的锥体外系反应更多见。这些药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大多数不良反应在用药1天内出现。 


4甲氧氯普胺引起的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与大剂量用药、静脉给药速度过快、长期用药、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5如何预防甲氧氯普胺引发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


1. 严格把握适应证  


按照说明书规范给药。


2. 用法用量:肌内或静脉注射


成人,一次 10~20 mg,一日剂量不超过 0.5 mg/kg;小儿,6 以下每次 0.1 mg/kg,6~14 岁一次 2.5~5 mg。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3. 合理制定用药疗程  


避免长期大量给药。


4.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如出现局部僵硬、肌肉不随意收缩、抽搐、震颤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 做好相关健康宣教 

  

应用甲氧氯普胺等药物前,“丑话说在前头”,要向患者讲明情况,如有颈部不自主转动及其他不适,随时反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患者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时不必要的惊慌。


6出现锥体外系后如何急救处理?


1.  一般处理   


立即停用甲氧氯普胺,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对症施治。


2. 对症用药  


可酌情给予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临床最常用的是抗胆碱药物,东莨菪碱在治疗锥体外系反应的卓越疗效,使用方法:东莨菪碱成人0.3mg肌注,儿童酌减。一般30分钟至1小时左右可完全缓解。或应用苯海索、654-2等效果也不错。


3. 静脉输液  


以促进中毒药物排泄。


4. 低流量吸氧


5.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四肢肌张力等)。


6. 心理安慰   


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必不可少,要耐心给患者和家属讲述药物不良反应,安抚患者的惊慌和焦虑,使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措施。

作者:纳洛酮

文章首发自基层医师公社[医生医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