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治疗成人急性无并发症A型流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 | 呼吸研究展播

2025-03-22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治疗成人急性无并发症A型流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nradivir in adults with acute uncomplicated influenza A infection: a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发表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学》(Lancet Infect Dis)36.4

通讯作者:钟南山院士

第一作者:子峰 李征途 占扬清 林正诗 方中豪 徐小微 林琳 李海军 

主要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推荐理由


昂拉地韦(Onradivir)作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流感治疗药物,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成果。它的推出有望为甲流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新药上市,有理由相信,昂拉地韦(onradivir)将在未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研究解读


Onradivir(ZSP1273)是一种新型抗A型流感病毒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onradivir能够抑制A型H1N1和H3N2病毒的复制,并提高感染动物的存活率。本研究旨在评估三种不同剂量的onradivir与安慰剂相比,在治疗急性无并发症A型流感病毒感染门诊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是一项在中国20个临床中心进行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为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的成人,他们在首次临床就诊时通过快速抗原检测筛选出流感样疾病,伴有发热(腋下温度≥38.0℃),并且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至少有一种中度全身症状和一种呼吸道症状。排除标准包括怀孕、对onradivir过敏或在入组前7天内接受过任何流感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参与者通过一个交互式网络响应系统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四个组:onradivir 200毫克每日两次组、onradivir 400毫克每日两次组、onradivir 600毫克每日一次组和匹配的安慰剂组。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开始为期5天的口服治疗疗程。主要终点是改良意向治疗人群中流感症状缓解的时间。安全性是次要终点。我们采用4级序量表评估患者自我评估的七种流感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在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5月18日期间,共筛选了205例患者;其中,172例(84%)被随机分配接受onradivir(200毫克每日两次组43例;400毫克每日两次组43例;600毫克每日一次组43例)或安慰剂(42例)。中位年龄为22岁(IQR 20–26)。与安慰剂组(62.87小时[36.40–113.25])相比,所有三个onradivir组的中位流感症状缓解时间均有所缩短(200毫克每日两次组为46.92小时[24.00–81.38];400毫克每日两次组为54.87小时[23.67–110.62];600毫克每日一次组为40.05小时[17.70–65.82])。Onradivir 600毫克每日一次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中位差异为-22.82小时(p=0.0330)。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腹泻(171例中的71例[42%]),onradivir治疗组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在33%至65%之间,而安慰剂组为10%;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


Onradivir的安全性特征与安慰剂相当,且在改善无并发症流感感染成人患者的流感症状和降低病毒载量方面显示出高于安慰剂的疗效,尤其是600毫克每日一次的剂量方案。


专家点评


ZSP1273是一款针对甲型流感的小分子RNA聚合酶抑制剂,其Ⅱ期临床试验由钟南山院士担任总项目负责人,自启动以来备受关注。以下从试验设计、数据解读、科学价值及未来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01


试验设计与具体结果


ZSP1273的Ⅱ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不同剂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后续期确证性研究提供依据。该试验在全国20家临床研究中心开展,实际完成入组172例。尽管样本量未达预期,试验仍初步验证了药物的有效性:600 mg QD剂量组相比安慰剂组,显著缩短了流感症状缓解时间(TTAS)和发热缓解时间,且在病毒学次要指标(如病毒载量下降)上表现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表明,ZSP1273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具有明确潜力。


02


创新机制与耐药性优势


ZSP1273通过抑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亚基的帽子结合功能发挥作用,这一机制不同于传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对奥司他韦耐药株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H7N9)仍保持强效抑制活性,这为解决流感病毒耐药性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此外,其广谱抗病毒特性在动物模型(小鼠、雪貂)中已得到验证,可显著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并提高生存率。


03


公共卫生意义与产业价值


流感全球年发病数达数亿例,重症死亡率较高,而现有药物面临耐药性挑战。ZSP1273若成功上市,有望填补国内抗流感创新药空白,并成为“Best-in-Class”候选药物。据预测,其市场规模或达20亿元,与奥司他韦形成互补。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深度参与,亦提升了该项目的科学权威性与公众信任度。


ZSP1273的Ⅱ期临床试验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期结果的揭晓将决定其能否成为流感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未来需结合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优化用药方案并拓展适应证,以应对不断演变的流感病毒威胁。


团队介绍


杨子峰.png
杨子峰 特聘教授
第一作者 点评专家

杨子峰研究员(特聘教授),男,45岁,国家级人才,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州国家实验室诊断技术创新研究与转化中心主任、广州国家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病毒诊断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H7N9、H5N1风险评估组专家、澳门特区药监局首届中成药审评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杨子峰研究员是我国著名呼吸药理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呼吸疾病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研究。在Scienc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先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学者奖和广州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核心成员、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及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和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奖励。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及省市级课题。


钟南山.png
钟南山 院士
通讯作者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福建厦门人,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院长及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1961年8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79年10月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同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84年8月任所长,1996年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并开展了全球首个大型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推动了国际上对慢阻肺的早诊早治工作,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2003年抗击“非典”中,他不顾生命危险,主动承担危重病人救治,探索出“三早三合理”的防治方案,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他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在应对H7N9、MERS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2020年1月,他逆行武汉,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和科技部新冠肺炎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在国家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同年8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团队介绍



杨子峰教授团队.png

杨子峰教授团队专注于新突发传染病的诊治防研究,核心方向包括:1.数据驱动的疫情预测预警与病毒诊断;2.抗呼吸道病毒新药研发与转化。取得多项重要成果:1.创造性改进SEIR模型,精准预测新冠早期疫情发展,为政府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2.精确揭示人H7N9和H5N6禽流感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科学有效指导临床救治和应对新突发疫情;3.开创兼具症状表型、病毒复制和炎症发展的高度临床模拟性动物模型,应用于抗病毒药物药理机制及临床前研发;4.作为药理及临床研究团队负责人,研发国产首个单药抗新冠1类创新药来瑞特韦(上市)、抗新冠1.2类中药新药KD-1、抗流感新药ZSP1273和板蓝根、六神丸等改良中药。研究成果发表在NEJM、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Nature Microbiology等医学顶刊。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