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2年5月28日“第十四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中国论坛”(简称 DID 论坛)顺利召开,开幕式与主论坛报告线上参加2万人,头条、百度健康等视频平台点击量累计30万余人次。论坛由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INRUD(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主办,安徽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安徽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承办,安徽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安徽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安徽省药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安徽省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协办。
第十四届 DID 论坛以“‘安’全用药,‘徽’映未来”——促进药源性疾病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药源性疾病和用药安全领域的新进展、新实践和新亮点等进行分享与探讨。
论坛采用线上方式,邀请了60余名国内外顶级专家分享最新学术成果与临床经验。内容涵盖药源性疾病学最新进展、基层用药安全、肿瘤与免疫治疗的用药安全、细胞免疫治疗新进展与患者用药安全、护理用药安全实践、特殊人群用药安全、中药用药安全、感染性疾病用药安全等不同领域,同时设立青年学者论坛展现青年药师风采。这些分论坛从疾病与用药、特殊人群、药学管理等多角度出发,聚焦药事管理协同高质量发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实现人民健康这一时代命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张文宝处长、中国药理学会张永祥理事长、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马勇处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院长、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总编辑兼社长王育琴教授等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总编辑及社长王育琴致辞
王育琴教授代表主办方感谢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主持和演讲嘉宾、高效专业的会务组以及为会议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企业。她指出,站在临床一线的药学及医学专业人员的热情参与及对用药安全的关注,使患者安全更有保障。她在致辞中引用著名文学家冰心的话,将热爱患者用药安全的同道比做“安全用药的种子”。她鼓励大家一起将药源性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命之途点缀得花⾹弥漫,收获满满幸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致辞
赵国光院长在致辞中指出,近些年,国家在药物管理政策上的新规不断出台,对医院药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药师重新定位提供了机遇。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与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积极搭建平台,精心策划,充分发挥平台的号召力和专家优势,在推动我国药源性疾病学研究和合理用药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的作用。他表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作为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举办单位和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会一如既往支持药学学科发展,办好杂志,为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安徽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马勇处长致辞
马勇处长代表承办方安徽省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的上级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安徽省建立健全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管理体系,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质量事件监测方面所作的探索。他强调,用药安全管理是世界各国患者安全管理研究的热点,用药安全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加强药物安全性监测,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药品质量,是保障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关键措施。
中国药理学会张永祥理事长致辞
张永祥理事长代表中国药理学会,感谢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DID)的精心的策划,对DID专委会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在王育琴、宋海庆主任委员的带领下,DID中国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创出了药源性疾病学领域的学科品牌与特色。论坛始终专注于患者用药安全领域的发展,坚持并推广安全用药文化,传播并交流安全用药成果,对提高我国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张文宝处长致辞
张文宝处长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焦亚辉局长向广大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致以敬意与问候。对论坛在线上如期召开表示祝贺。对大会主题促药学高质量发展和分论坛话题内容设计表示充分肯定。
他特别提到我国在用药安全领域的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但我国药品安全之路仍充满坎坷。他肯定了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和杂志社牵头的用药安全主管(MSO)试点和培训工作,认为这是一个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有益实践,号召有条件的医院尝试开展MSO工作!
开幕式由DID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宋海庆主任和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玲副院长主持。
论坛特邀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教授做主旨报告《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
DID论坛特色之一即在医学人文方面的探讨。近几届论坛开幕式主旨报告邀请过学者白岩松、于丹等,邀请过《目光》作者陶勇医生等。此届论坛,单霁翔院长用了十分丰富的案例、数据,通过数百张珍贵的图片,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遗产申报、再到文化遗产传承的角度,畅谈保护利用文物、传承文化遗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心得与体会,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担当。
主论坛第二位讲者是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邵一鸣教授,邵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新冠病毒变异对疫苗挑战与应对。
邵教授说,人类和病毒一直是共存的,面对变异的新冠病毒,公共卫生措施和疫苗并用是最好的防控策略。我们国家公共卫生和疫苗效果都是最好,面对新冠病毒变异我国采取的第一个策略是全面提高疫苗接种率,第二个策略是积极推动序贯免疫,第三个策略就是要研制轻型的疫苗。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的沈传勇主任。他报告的题目是《国家药物不良反应年度报告暨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沈传勇主任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涉及的患者和药品、风险防控、信息提示五个方面全面报告和分析了我国2021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总体情况,对我国医疗机构药物警戒建设体系的基本概念、法律依据、工作现状和几点思考进行了分享,并对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上午的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总编兼社长的王育琴教授。她的报告题目是《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年度报告和启示》。
王教授对2021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年度报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提出了我们要关注医改实施过程中和新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给用药安全带来的新挑战,提出用药安全成功的三个关键是建立安全公平的文化、安全的系统设计和安全的行为模式的建立。
今天上午主论坛的两位特邀主持嘉宾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党委书记邹和建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杨莉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邹和建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莉教授主持会议
5月28日下午6个分论坛更是视角独特,各展风采,让与会代表享受了学术的饕餮大餐。
目前,DID 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先后就神经精神药物、抗感染药物、内分泌代谢药物、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消化系统及肝病药物、风湿免疫及肾病药物、老年人群、妇女和儿童用药安全与药源性疾病防治及“安全用药,健康中国”为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已成为药学、医学、科研、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空前盛大的学术盛会。此届论坛为参会代表带来了一场立体学术会议,是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凝聚着厚重的人文关怀。纵观整个论坛,每一个报告,都闪烁着关爱患者的人性光芒,都倾注着药师和医师、护士们携手助力安全用药,创建健康中国的职业担当!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参会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自身在医药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理念,也启发了专业知识及学术上的思路,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