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疫情速报|4月以来本土感染者累计超55万例!疫情形势最新研判→

2022-04-2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新型冠状病毒病

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428161930.jpg

  • 当前,我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和正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近10天来持续波动下降,一些地区陆续实现社会面清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 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特别是加快推进老年人接种。

  • 截至4月27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3855.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4941.3万人

目前全国疫情整体形势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4月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55万例。

总体来看,近期全国疫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 继续呈现点多面广态势。4月全国报告本土疫情的地市数较3月份略有减少,但仍处于高位。

  • 规模化与散在聚集性疫情并存。全国疫情仍主要以上海市和吉林省两地的规模化疫情为主,两地报告感染者数占全国总数的95%以上。除西藏未报告病例,重庆、宁夏等少数省份仅报告个别散发病例外,其余省份均存在本土聚集性疫情。

  • 继续呈现多点多源多链的复杂局面。

目前,河北、江苏、浙江、辽宁、安徽、江西、北京等省份疫情处置积极有效。

吉林省疫情呈持续下降态势,吉林市疫情已进入隔离点阳性清零阶段,长春市疫情进入封控管控区清零阶段。

上海市疫情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社会面疫情风险正逐步降低,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反弹防外溢任务十分艰巨。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我国近期还将持续面临较大的外防输入压力,发生本土疫情的风险仍然较高。


今年“五一”假期客流将呈现怎样的特点?

交通运输部门有哪些出行建议?

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表示,2022年“五一”假期从4月30日到5月4日,共计5天。假期客流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 客流量较去年明显下降。预计假期全国客运量1亿人次,日均20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2%左右。

  • 客流呈现“两头高、中间低”态势。预计假期出发客流将集中在首日,达到2250万人次,较2021年下降61%左右。

  • 客流出行以“就地、就近出游”为主。

建议大家在“五一”假期出行前关注以下情况:

  • 关注防疫政策。密切留意途经区域疫情防控要求,严格做好自身防护。

  • 关注天气状况,认真检查车辆状况,驾车时注意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

  • 关注拥堵情况。提前了解途经路线实时路况和高峰时段、易拥堵站点等信息,提前做好规划,错时错峰出行。

  • 关注免通政策。今年“五一”假期,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需要注意的是,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五一”假期如确需出行,有哪些健康提示?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提醒:

  • 有出游意向的公众,一定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区)旅游,提前了解出发地、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

  • 出游期间做好健康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就餐时使用公筷勺。

  •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停止旅游活动并及时就医,排除新冠感染风险,避免造成疫情传播。

本文转发自新闻联播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