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原始细胞是一类体积相对较大的细胞,核仁常明显,胞浆量少,核质比高,核染色质细致、疏松,而一些原始淋巴细胞则体积较小,染色质略浓集。
原始细胞计数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因此明确原始细胞的含义具有重要价值。
胞质中含少量颗粒的未成熟髓样细胞是否归类为原始细胞一直是血液病理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通过文献复习,简单回顾原始细胞形态的认识过程。
1982年FAB“MDS分类建议”时
提出的原始细胞定义
Ⅰ型原始细胞:原始细胞胞质内无颗粒,核仁明显,核染色质未浓集。一些较小的原始细胞核/质比值高达4/5。
Ⅱ型原始细胞:这类细胞胞质内含少量初级(嗜苯胺蓝)颗粒。此外,其他特点与I型原始细胞相似,但核/质比较I型原始细胞低,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胞核偏位;
发达的高尔基体(细胞核附近的透亮区域);
核染色质密集和/或浓集;
胞质内出现大量颗粒;
核/质比降低。颗粒缺乏或由此导致的无法很好地着色而呈现少颗粒或无颗粒时,应该采用其余4个特征进行判别。
1991年Goasguan等人提出的
3类原始细胞定义
Ⅰ型原始细胞:典型的原始细胞,细胞质中无嗜苯胺蓝颗粒;
Ⅱ型原始细胞:胞质呈嗜碱性,含有初级颗粒(<20颗),无高尔基区;核染色质疏松,有1个或多个核仁;
Ⅲ型原始细胞:胞质内颗粒>20颗,其他特点Ⅱ型原始细胞。
2007年国际MDS工作组对于
原始细胞的新定义
国际MDS工作组专家提出:从未分化的原始细胞(胞质内无颗粒)过渡到早幼粒细胞阶段,在此中间的所有细胞都应该定义为“原始细胞”。
因此,凡胞质内出现“清晰可见的高尔基体区”时就该归类为早幼粒细胞,而与胞质内颗粒数量无关。
2008年国际MDS形态学工作组对于
原始细胞的定义
国际MDS形态学工作组(IWGM-MDS)小组建议将MDS中的原始细胞分类为无颗粒型与颗粒型。
(i)无颗粒型原始细胞与FAB分类中I型原始细胞相对应。
(ii)颗粒型原始细胞具有原始细胞的胞核的特点外,同时胞质内可含有颗粒,所以颗粒型原始细胞包含了FAB定义的II型原始细胞,及Goasguen等人提出的III型原始细胞标准。
WHO对于原始细胞形态的确切定义,是采用了国际MDS形态学工作组(IWGM-MDS)提出的标准来定义原始细胞,即分为无颗粒型与颗粒型原始细胞。
作者:朱建锋
来源:iMorphology
↑↑↑点击海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