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文作者:朱慧 山东省肿瘤医院
骨与软组织肉瘤是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放疗在提高肿瘤局控率以及姑息性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近距离放疗、适形放疗以及调强放疗等多种放疗方法和多种放射线的应用,使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局控率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和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IGRT、生物学靶区和靶向治疗等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逐渐用于肿瘤的治疗,必将使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放疗疗效得到很大提高。
骨与软组织肉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和外胚层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即纤维 、脂肪、肌肉、间皮及分布于这些组织中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多发生于躯干、四肢和腹膜后等部位,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成人恶性肿瘤的1%和2%。 根据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不同可分为梭形细胞型、小圆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多形细胞型、黏液样型、腺泡样型、 骨或软骨样型、双相分化型及富于脉管型。根据核分裂程度、细胞的异型性或多型性、有无出血和坏死、分化程度和间质含量分为G1、G2和G3级。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 、大小、分级、切缘是否阳性是局部复发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Ⅰ 、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0%、50%和10%-20% 。在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占主导地位,强调广泛切除,放疗在提高局部控制率、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方面有很大优势,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调强放疗和多种放疗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有作者报道辅助放疗包括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能使肢体末端软组织肉瘤的10年局部控制率和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
放疗适应证
根据放疗在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新辅助放疗(术前放疗)、 术中放疗、辅助放疗(术后放疗)和单纯放疗,放疗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部位、大小、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切除的程度。
术前放疗
术前放疗用于体积大、位置深以及盆腔和脊做旁的软组织肉瘤,术前放疗具有靶区包括的正常组织少、照射剂量低、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提高肿瘤切除性率、一定程度上避免肢体切除及改善术后肢体功能等优势,但术前放疗增加了术后创口愈合的难度。术前放疗剂量低、靶区小, 因此常用于周围存在重要器官的肿瘤的治疗。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中,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40例头颅部软组织肉瘤患者,2年局部控制率80%,85%患者,无远处转移发生,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主要为手术切口难以愈合而延长住院时间。该研究证实,术前放疗可以避免头颈部重要器官接受高剂量放疗,从而保护了重要器官[2]。
术中放疗
术中放疗是近距离放疗的一种方法,腹膜后及盆腔软组织肉瘤周围有重要危及器官如尿道、神经及肠道,这些器官对放疗敏感,超过一定剂量的放疗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尿道损伤、痰管形成及神经损伤,一定剂量外照射后进行术中放疗,可以在直视状态下精确的保护危及器官使其避免照射,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放疗常采用电子束或高剂量率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常作为术前放疗后局部瘤床补量的一种方法,也常与术后放疗联合治疗软组织肉瘤。一项小样本的临床试验证实,术中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术中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0%,其发生率与放疗剂呈明显相关性[3]。
另外一项临床试验中,19例患者(初治患者14例)接受17Gy的术中放疗及术后外照射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2年无病生存率60%,2年局部控制率76%[4]。
术后放疗
术后放疗用于肿瘤未完全切除、正常组织切除的范围以及术前影像学和细胞学诊断为良性肿瘤而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病例,术后放疗时一般具有明确的病理诊断、肿瘤分级、病灶大小、以及手术切缘情况,便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但术后放疗靶区大,正常组织受照范围大 剂高,特别是手术破坏了局部血运,在一定程度加重乏氧,影响了放疗敏感性。很多学者对术后放疗剂量、分割方法以及放疗疗效进行了研究,应用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62例肢端软组织肉瘤,常规分割50Gy并且局部追加剂量5-20Gy治疗54例, 加速超分割治疗17例,全组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25%,5年无病生存率25%,5年总生存率42%,常规分割组和加速超分割组3年局部复发率、3年无病生存率及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6%、36%、44%和47%以及70%和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速超分割在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中并未显示出优势。
单纯放疗
单纯放疗主要用于不宜手术的病例的姑息治疗或晚期患者的减症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切除会影响胶体功能的肿瘤。
软组织肉瘤的放疗技术
用于软组织肉瘤放疗的方法较多,主要有近距离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光子束强度调整的放疗IMRT)、IMPT(质子束强度调整的放疗)以及重粒子放疗等。
近距离放疗(BT)
近距离放疗是指将装有放射源的后装导管植入瘤床,大多数治疗中心将近距离放疗作为外照射放疗后瘤床局部加量的一种方法,但也可以单独作为放疗方法治疗肿瘤,放射源多选用Ir-192。近距离放疗作为辅助放疗方式治疗软组织肉瘤时,靶区为瘤床外放2cm,肿瘤剂量(DT)为45Gy,靶区是在术中直视下确定的, 因此其精确度高。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近距离放疗作为辅助放疗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但对总生存率无明显益处。在一项随机临床研究中,164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近距离放疗组和观察组,其10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83%和67%,但总生存率无差异。
本文作者:张晓智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射治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肿瘤放疗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快速发展,肿瘤放疗技术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精准放疗要求精确的定位、计划设计、剂量计算、精准执行,它包括三维图像处理技术、高精度的剂量计算算法,以及尖端的直线加速器系列技术等。近年来,精准放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取得了瞩目的进展。本文回顾了精准放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的价值,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世界和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据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380.4万例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229.6万例死亡病例[1]。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其中70%为根治性放疗。在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中,放疗的贡献占40%[2]。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或复发恶性肿瘤,
放疗也是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放疗理念的不断更新,放射肿瘤学学科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精准放疗技术发展迅速。精准放疗特点在于靶区定位及照射更加准确,受照靶区剂量更大,靶区内剂量分布更均匀,对靶区周围的危及器官(OAR)损伤更小。纵观国内外放射肿瘤学的新进展,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精准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从精准放疗的临床进展、精准放射物理进展和精准放射生物学研究3个方面进行评述,并对精准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精准放疗的临床进展
精准放疗对早期肺癌的疗效可与手术治疗媲美肿瘤放疗兼有肿瘤治疗和器官保护的优点,已成为部分早期肿瘤的标准治疗方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SABR)具有疗程短、定位准和剂量高的特点,疗程照射次数≤10次,靶区内的生物有效剂量(BED)≥100Gy,肿瘤剂量分布适形度高,肿瘤外剂量跌落快,OAR的受照剂量低。对于不可手术的早期肺癌,SBRT治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手段,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之外,欧洲肿瘤学会和美国肿瘤学会等多个肿瘤专业机构均推荐SBRT作为不能手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在可手术的早期肺癌中,前瞻性Ⅱ期研究RTOG0618对于可手术的周围型T1-T3N0M0肺癌给予DT 54GY/3F,2年LC 92.3%,总生存期(OS)584.4%[3]。关于可手术的NSCLC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cT1-2aN0M0(<4cm ),SBRT 3 年OS 高于手术组(95%vs.79%,P =0.037),3 年无复发OS 似(86%vs.80%,P=0.54),SBRT组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小于手术组(10%vs.44%);肿瘤的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对比,SBRT 组与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可手术的Ⅰ期患者选择SBRT与手术的疗效类似。SBRT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可以和手术相媲美,甚至有资料显示,SBRT后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低于手术患者。
精准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和晚期肿瘤患者的疗效
局部晚期肿瘤的标准治疗是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例如,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OS与PFS[5]。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NSCLC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调强同时补量照射技术(SIB)成为安全可行的一种手段。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8407#报告研究计划靶区体积(PTV)每日放疗剂量为1.8Gy,同时对计划临床靶区体积(PGTV)采用剂量递增方式进行SIB照射。结果显示,当PGTV 剂量从63Gy提高至70.2Gy时,2年生存率由16%提升至21%,并且放疗相关急性和慢性毒性并没有显著增加[6]。既往对于Ⅳ期肿瘤治疗通常给予姑息性治疗。目前认为,即使是Ⅳ期的肿瘤患者,仍有治愈的可能。GOMEZ等[7]入组49 例3 个以下转移灶的Ⅳ期NSCLC,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针对所有病灶的根治性放疗组,结果提示,放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mPFS 14.2个月vs.4.4个月,mOS4 1.2个月vs.17.0个月,部分Ⅳ期NSCLC甚至得到治愈。另一Ⅲ期的随机对照研究,PALMA等[8]入组99例多病种的5个以下转移灶,按1∶2比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联合SABR组,mPFS 6个月vs.12个月,mOS28个月vs.41个月,放疗组明显获益。这些研究证明了寡转移(3~5个)的Ⅳ期肿瘤局部根治性放疗可以获益。另有多个研究表明,寡转移的NSCLC患者给予原发肿瘤的积极放疗,可以得到生存获益,甚至治愈[9-12]。吴海山等[13]分析了149例脑转移的肺癌患者,发现肺癌原发灶是否控制、有否合并肺或骨转移,是影响生存期和预后的因素。HIGGINSON等[14]分析了9个前瞻性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多因素分析提示,大体积、支气管,血管压迫和/或存在肺部症状的患者在接受以铂类为主的一线化疗后总体生存期较差,这也提示早期给予胸部放疗可能带来Ⅳ 期NSCLC的生存获益。精准放疗能够有效增加肿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改善Ⅳ期患者的预后。
精准放疗在再程放疗中有优势
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常难以再行手术,再程放疗又存在风险。研究者采用IGRT、IMRT功能的设备或射波刀来研究椎体转移瘤的再程放疗。DAMAST等[15]回顾分析了97例再程放疗椎体转移瘤患者,影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IG-IMRT),分为30Gy/5f组和20Gy/5f组,1年后局部失败率分别为45%和26%,30Gy组优于20Gy组。MAHADEVAN 等[16]报道,既往脊柱转移瘤再程治疗患者60 例(81 个病灶),给予SBRT,肿瘤未侵及脊髓时,剂量分割方式为24Gy/3f。结果显示,中位总生存期为11个月,中位无进展
生存期为9个月;93%的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7%的患者病情进展,65% 的患者疼痛得到缓解。STERZING等[17]对36例椎体转移的患者行TOMOSBRT再程放疗,既往脊髓平均剂量为36.3Gy,再照射剂量为34.8Gy。1年和2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和63%;1年OS 67%,2年58%。均未出现2级以上不良反应。DEFOE等[18]对14例直肠腺癌放疗后骶前复发患者SBRT再程放疗,11例患者接受36Gy/3f的治疗,3例患者接受12、16或18Gy的单分量治疗。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9%和68.2%,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90.0%和78.8%。精准放疗降低正常组织受量,降低了再程放疗的正常组织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概率,使患者获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