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01
什么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其常见应用药物包括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解痉药、化痰药、抗炎药及中药等,可以达到湿润黏膜、减轻黏膜充血水肿、稀释痰液及解痉平喘等作用。
02
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1)雾化全过程,刻意用力呼吸
患者的认知和配合能力决定了是否能有效地运用雾化器,而患者的呼吸模式影响着药物在下呼吸道的沉积量。雾化治疗前,应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和顾虑的心理,教会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嘱患者不必要刻意去用力呼吸,只需正常呼吸,间断配以深而慢的吸气即可,足以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内。
因为用力呼吸会引起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互相撞击并沉积于口腔、咽部和大气道。用力呼吸不仅可能加重呼吸困难,也可能导致吸入的药物还没来得及深入就已经被呼出,从而导致肺内沉积量显著下降。因此,应当鼓励患者雾化时多采用正常呼吸并间断配以深而慢的呼吸,以更有利于气溶胶在目标气道的沉积。
(2)不注意体位和雾化罐的“姿势”
雾化吸入治疗时,最好选择坐位保持上半身直立,不能取坐位者,可以取半坐卧位,因为这样的体位更有利于吸入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躺着做雾化,效果相对差,另外,喷雾器(雾化罐)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喷雾的药液倾斜流出去。
(3)认为雾化时间越长越好
很多人觉得,雾化时间长一些效果会更好,只要看到雾化罐里上还剩液体,就担心达不到治疗效果。其实雾化罐里有个正常的无效腔容积不需要刻意用完,且随着雾化时间的进行,雾化罐里面的药液会随着溶剂的蒸发,药液的浓缩,气雾中药量会减少,气雾微粒将增大,雾化效果也会变差。因此,一般建议每次雾化治疗时间15~20分钟就足够了。
(4)雾化瓶中液体的总量过多
一般推荐,成人雾化瓶内液体的总量4~6ml,小儿3~4ml。药液太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也相对少,达不到治疗效果。药量过多导致雾化时间过长,也影响产雾的质量和药性。
03
雾化吸入注意事项
● 储存药液的雾化器及呼吸管道、雾化面罩等应及时消毒、应该每位患者一个(套),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 进行雾化治疗时,操作者需在治疗前后洗手,减少患者间病原菌的传播。
● 教会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应作深吸气,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内。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 吸入后应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用面罩者应洗脸;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霜。雾化后由于痰液稀释刺激患者咳嗽,需及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 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由小到大,使患者逐渐适应。
● 少数患者雾化吸入后,不仅没有出现支气管舒张,反而诱发支气管痉挛,即所谓“治疗矛盾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药液低渗,防腐剂诱发,气雾的温度过低或对药液过敏。应寻找原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雾化吸入。碱性药液、高渗盐水以及蒸馏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支气管痉挛,应避免用于雾化吸入。油性制剂也不能以吸入方式给药,否则可引起脂质性肺炎。
● 超声雾化具有加热的作用,可能破坏药物的成分,故不应用于含蛋白质或肽类药物的雾化治疗,也不应用于混悬液(如脂溶性糖皮质激素)的雾化治疗。
本文首发于呼吸道場公众号 该账号主体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五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