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日技能|雾化吸入,你了解吗?

2021-03-03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01

什么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其常见应用药物包括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解痉药、化痰药、抗炎药及中药等,可以达到湿润黏膜、减轻黏膜充血水肿、稀释痰液及解痉平喘等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224165826.png



02

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1)雾化全过程,刻意用力呼吸

患者的认知和配合能力决定了是否能有效地运用雾化器,而患者的呼吸模式影响着药物在下呼吸道的沉积量。雾化治疗前,应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和顾虑的心理,教会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嘱患者不必要刻意去用力呼吸,只需正常呼吸,间断配以深而慢的吸气即可,足以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内。

因为用力呼吸会引起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互相撞击沉积于口腔、咽部和大气道。用力呼吸不仅可能加重呼吸困难,也可能导致吸入的药物还没来得及深入就已经被呼出,从而导致肺内沉积量显著下降。因此,应当鼓励患者雾化时多采用正常呼吸并间断配以深而慢的呼吸,以更有利于气溶胶在目标气道的沉积。

(2)不注意体位和雾化罐的“姿势”

雾化吸入治疗时,最好选择坐位保持上半身直立,不能取坐位,可以取半坐卧位,因为这样的体位更有利于吸入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躺着做雾化,效果相对差,另外,喷雾器(雾化罐)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喷雾的药液倾斜流出去。

微信图片_20210224170425.png


(3)认为雾化时间越长越好

很多人觉得,雾化时间长一些效果会更好,只要看到雾化罐里上还剩液体,就担心达不到治疗效果。其实雾化罐里有个正常的无效腔容积不需要刻意用完,且随着雾化时间的进行,雾化罐里面的药液会随着溶剂的蒸发,药液的浓缩,气雾中药量会减少,气雾微粒将增大,雾化效果也会变差。因此,一般建议每次雾化治疗时间15~20分钟就足够了。

(4)雾化瓶中液体的总量过多

 一般推荐,成人雾化瓶内液体的总量4~6ml,小儿3~4ml。药液太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也相对少,达不到治疗效果。药量过多导致雾化时间过长,也影响产雾的质量和药性。

03

雾化吸入注意事项

储存药液的雾化器及呼吸管道、雾化面罩等应及时消毒、应该每位患者一个(套),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 进行雾化治疗时,操作者需在治疗前后洗手,减少患者间病原菌的传播。

● 教会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应作深吸气,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内。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 吸入后应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用面罩者应洗脸;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霜。雾化后由于痰液稀释刺激患者咳嗽,需及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微信图片_20210224170437.jpg


● 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由小到大,使患者逐渐适应。

● 少数患者雾化吸入后,不仅没有出现支气管舒张,反而诱发支气管痉挛,即所谓“治疗矛盾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药液低渗,防腐剂诱发,气雾的温度过低或对药液过敏。应寻找原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雾化吸入。碱性药液、高渗盐水以及蒸馏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支气管痉挛,应避免用于雾化吸入。油性制剂也不能以吸入方式给药,否则可引起脂质性肺炎。

● 超声雾化具有加热的作用,可能破坏药物的成分,故不应用于含蛋白质或肽类药物的雾化治疗,也不应用于混悬液(如脂溶性糖皮质激素)的雾化治疗。


本文首发于呼吸道公众号 该账号主体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五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