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患者数量众多。尽管降糖药物不断推出,但血糖稳态失调仍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仅约1/3的T2DM患者得到治疗,且血糖达标率不足50%。为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防控现状,充分发挥我国创新药作用,2024年,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发起“领航计划”——新稳态大咖访谈。本期,特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杜婧教授、温州市中心医院余玉慧教授围绕糖尿病患者“血糖稳态调节”、创新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学科建设、精准医疗等话题展开分享。
杜婧:GKA为中国患者带来新选择
杜婧 教授
T2DM患者应注重“血糖稳态调节”
创新药物GKA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既往糖尿病管理强调通过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近年来糖尿病管理不断向人性化、个体化方向发展,且更加注重并发症防治。糖尿病患者具有个体化特征,因此要求临床医生给予患者更加个体化和细致化的管理。
“血糖稳态调节”是一种较新的治疗理念。“血糖稳态”本质上是人体维持葡萄糖在生理范围内的一种机制,与过去提出的正反馈、负反馈现象异曲同工。人体大脑、胰岛、肝脏、肠道、肌肉与脂肪等构成的血糖稳态系统通过感知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分泌血糖调节激素,共同实现血糖稳态调节,将空腹血糖稳定在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稳定在7.8mmol/L以下。
血糖稳态的维持涉及多个环节,葡萄糖激酶(GK)是近年来受关注较多的靶点。T2DM 患者普遍存在GK损伤,GK功能显著降低,核心靶器官的葡萄糖敏感性随之下降,导致血糖稳态失调。GK是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第一个关键酶,在血糖稳态调控中发挥重要的“开关”作用。它将葡萄糖催化为葡糖-6-磷酸,并进一步启动后序酶促反应,介导葡萄糖感知与调控,是机体血糖稳态自主调节中的关键。但GK作为近年来的热门靶点,目前已经有相关药物问世,多格列艾汀作为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对糖尿病初发患者可能具有更强的缓解作用,因此提倡患者尽早使用。
新型药物和传统药物形成互补关系
共同促进中国患者实现糖尿病缓解
我国药物研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正在逐步由仿制、进口过渡到自主研创。糖尿病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病,需要其治疗药物兼具有疗效和经济性优势。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人群数量居世界首位,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但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治疗率和达标率都较低。这对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工作形成挑战。
中国患者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占比高,导致其餐后血糖升高风险增加。此外相关研究显示,与西方白种人群相比,中国人群胰岛功能可能更差。因此,饮食结构和人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中国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现状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空腹和餐后血糖高,无法通过单一药物实现血糖达标,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成为T2DM患者的重要策略,可实现增强疗效、减低副作用的目标。
GKA作为全新机制的降糖药物,能改善GK功能,调整血糖调定点,协同胰岛、肝脏和肠道三大核心调糖器官,重塑血糖稳态,是近年来新型口服降糖药物中的领军药物之一。GKA可以和其他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形成互补,通过联合使用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实现更佳安全性,提高糖尿病缓解率。而且,随着医保政策的普及和落地,慢病患者更愿意使用新药、好药。
在实现创新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国家医药政策,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化需求,灵活转换思路,实现兼顾药物价值和患者需求的目标。多格列艾汀作为一种全新机制的创新药,用于初发糖尿病患者具有缓解糖尿病的潜在可能,具有更显著的获益,是临床亟需引入的新药。
因材施教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
多学科联合共促糖尿病防控事业进步
人才是强院基石,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作为科室管理者,应该结合科室人才的个人特点,鼓励发展其擅长的领域。例如,有的青年医生擅长科研、有的擅长临床工作、有的则擅长教学工作。面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临床管理者应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同时,在糖尿病学科建设方面,不仅关注血糖管理,还应向纵深发展,关注患者其他代谢异常以及并发症。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临床专科能力评估办法(试行)》相关文件,对医院的专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达到国家要求的专业标准,提高医院科研能力、争取更多实验室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科能力的整体提升离不开医院的大力支持,在这一方面,多学科联合仍然是必经之路。此外,广大慢病患者广泛分布在各县级医院,作为三甲医院专科队伍,定期去县级医院走访对传播最新糖尿病管理理念具有重要帮助,通过集结各方力量共同促进糖尿病诊治事业的发展。
余玉慧:GKA助力糖尿病精准诊疗之路
余玉慧 教授
GK损伤影响血糖稳态
全球首个GKA以全新机制惠及患者
“血糖稳态”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较新的治疗理念,本质上是人体维持葡萄糖在生理范围内的一种机制。GK感知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启动肝脏,胰腺和肠道协同作用,共同实现血糖稳态调节。研究指出,T2DM患者普遍存在GK损伤,作为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GKA,多格列艾汀作为一种全新的口服降糖药物问世,通过改善T2DM患者受损的GK功能,恢复机体对血糖水平变化的敏感性,修复调定点,协同胰岛、肝脏和肠道三大核心调糖器官实现血糖稳态的重塑。更有专家学者认为,多格列艾汀用于早期糖尿病患者,有望实现糖尿病缓解。多格列艾汀作为一种全新机制口服降糖药,为临床内分泌医生及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精准医疗诊断先行
糖尿病患者精准诊疗对临床提出挑战
精准医疗有助于准确预测、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水平的临床及科研有助于糖尿病的精准诊断及为治疗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作为资深的内分泌临床专家,余玉慧教授指出,精准医疗是当前临床的热门话题,也是临床医生追求的一种状态,包括糖尿病的诊治。
糖尿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需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给予患者个体化方案之前,应对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精准判定,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T1DM)、T2DM、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特殊类型糖尿病又包括单基因遗传糖尿病(又称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胰腺外分泌疾病所引起的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的糖尿病等。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精准诊断,首先要结合其病史,其次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特殊体征,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尤其是准确判断B细胞的功能状态。
临床在诊断T1DM时,明确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对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患者,基因检测则是关键的诊断手段。在临床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可作为区分爆发性糖尿病和T1DM的鉴别诊断方法。与爆发性糖尿病相比,T1DM病程更为缓慢。爆发性糖尿病发病迅速、血糖水平很高,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正常,因此可作为与T1DM鉴别诊断的策略。当患者诊断明确后,则可以对患者进行更精准的治疗。对于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MODY3、MODY1和MODY12等常见亚型,采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其他类型的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中胰岛功能差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MODY2型是单基因遗传性糖尿病中症状最轻微的类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对临床中正在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也可以建议停药观察随访。
临床中很多T2DM患者也可能存在隐匿的T1DM患者,尤其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临床对LADA患者诊断明确后,应尽量避免使用胰岛素,如果一定要使用胰岛素则可以联合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非胰岛素药物。大部分T1DM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妊娠糖尿病则需在患者妊娠期间给予胰岛素为主的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异质性更强
精准诊疗探索正在路上
与以上特殊类型糖尿病和T1DM相比,T2DM患者可能具有更强的异质性,实现精准治疗难度更大。临床在接诊T2DM患者时,首先应根据指南推荐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级判定。对于心血管风险高危和极高危、或已经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证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也可使用二甲双胍,原则是根据患者低血糖风险等个体化特征选择适合患者的降糖药物。目前,在T2DM领域正在探索的精准治疗研究方向主要是药物基因组学,当前研究较多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他药物在这一领域则尚有待更多挖掘。
总体而言,T2DM的精准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临床对其疾病特征的精准分析。对患者的个体化特征分析越精准,则给予的治疗就越合理,患者也就可能拥有更加平稳的血糖和更少并发症。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血糖监测手段日新月异,通过可穿戴设备能够24小时动态监测患者血糖,从而可以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和血糖控制。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实时的进行沟通,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全程以及更加精准的管理。
(根据专家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为促进医疗机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2021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的支持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正式启动了“领航计划——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示范项目”(下称“领航计划”)。“新稳态大咖访谈”作为“领航计划”的子项目之一,以“医药创新”为主线,通过访谈形式,邀请医院管理者与科室管理者就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度分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