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生理学、影像学、疾病的自然转归和药物治疗的反应性等特征,目前重度哮喘可区分为以下几种临床表型(表1)。
起病年龄是成人哮喘表型的良好识别标志。早发过敏性哮喘虽然缺乏确切年龄界限,但儿童期起病的成人哮喘患者多属于此表型。患者多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皮肤点刺试验阳性;一般对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反应性。2型炎症因子如IL-4、IL-5、IL-13水平及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如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清总IgE及骨膜素水平常升高,提示此类患者应用针对2型炎症的生物治疗可能获益。
此类患者成年起病,起病时往往病情较严重,多合并鼻窦炎、鼻息肉、肥胖、GERD、糖尿病等。既往吸烟史与重度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激活有关。虽然缺乏过敏性疾病病史,但2型炎性介质水平可有升高,多与鼻息肉等合并疾病相关。此类患者经常表现出“激素抵抗”,其中既往吸烟史与对激素相对不敏感有关,但给予全身激素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仍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应用糖皮质激素仍可获益。与儿童早发起病患者相比,成人晚发起病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更频繁,症状负担更重,需要使用更多的哮喘药物。
该表型患者多有吸烟、更差的哮喘控制水平、更低的生活质量、高FeNO水平、高痰/血嗜酸粒细胞水平、更快的肺功能减损及更多ICS使用。此种表型即以往所提的脆性哮喘,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一般是指在尽管应用大剂量ICS,但仍存在较大的呼气峰值流速变异率(>40%),常见于15~55岁女性患者,多有过敏疾病病史及皮肤点刺试验阳性。Ⅱ型一般是指在哮喘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无明显先兆突然急性发作,并迅速进展、威胁生命。早期识别这两类哮喘患者,有效判断急性发作风险及进行哮喘患者教育,如避免过敏原接触,以及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等对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此种表型的哮喘患者肺功能损害更显著,更易发展为“固定的”或“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慢阻肺风险增高。其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幼年体重异常、成年起病,男性、吸烟史、职业接触,哮喘急性加重而缺乏充分的ICS治疗,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基线水平低,慢性黏液高分泌状态以及持续的血、痰嗜酸粒细胞增加。同时,炎症生物标志物如痰液中高骨膜素和MMP-9水平可能与之相关。此表型患者高分辨率CT(HRCT)可表现为支气管壁厚度增加及肺气肿特征,但肺气肿发生率显著低于慢阻肺患者。激素使用更多(包括口服激素),常规支气管扩张药物难以完全缓解病情。目前推荐采用以ICS、LABA、LAMA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另外IL-4、IL-5、TGF-β等生物治疗也逐渐受到关注。
肥胖被认为是哮喘的危险因素,其影响哮喘气道炎症及控制水平。在重度哮喘中,肥胖患者相对于正常体重者,肺功能如用力肺活量(FVC)下降更显著,更容易合并湿疹、GERD,而少有鼻息肉病史。随着BMI升高,FeNO、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和血清总IgE水平较前下降。同时,肥胖患者对全身激素及日需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物依赖性更强。
节选自《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