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权威数据公布!肺癌重回榜首,一癌症中国数量占全球一半,需要重视!

2024-04-15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近日,医学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在线发表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2022版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该研究对全世界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发展趋势进行了估计。


image.png


3年前,IARC也曾发布过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在当时的数据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首次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而3年过去,本次的最新数据显示,肺癌再次超过乳腺癌,重回发病率榜首。


研究中,这些核心数据值得关注

  • 1996万例癌症新发病例,以及97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

  • 中国新诊断癌症482万例,占全球病例24.1%;中国癌症死亡病例257万例,占全球病例26.5%;

  • 1/5的人一生中会患上癌症,约1/9的男性和1/12的女性会死于癌症;

  • 乳腺癌继续稳居女性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首位;

  • 2050年预估癌症新发病例3500万,比2022年增加77%,形势愈发严峻。


根据该研究中的数据,可以看到

2022年全球新诊断癌症例数前10位:

  • 肺癌:248.03万(12.4%)近八分之一

  • 女性乳腺癌:230.89万(11.6%)

  • 结直肠癌:192.61万(9.6%)

  • 前列腺癌:146.67万(7.3%)

  • 胃癌:96.84万(4.9%)

  • 肝癌:86.53万(4.3%)

  • 甲状腺癌:82.12万(4.1%)

  • 子宫颈癌:66.10万(3.3%)

  • 膀胱癌:61.38万(3.1%)

  • 非霍奇金淋巴瘤:55.30万(2.8%)


2022年全球癌症死亡例数前10位:

  • 肺癌:181.72万(18.7%)

  • 结直肠癌:90.39万(9.3%)

  • 肝癌:75.79万(7.8%)

  • 女性乳腺癌:66.57万(6.9%)

  • 胃癌:65.99万(6.8%)

  • 胰腺癌:46.70万(4.8%)

  • 食管癌:44.51万(4.6%)

  • 前列腺癌:39.68万(4.1%)

  • 子宫颈癌:34.82万(3.6%)

  • 白血病:30.50万(3.1%)


具体到中国的数据,我国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乳腺癌,5种癌症的新发数量占全部癌症的57.5%;死亡率方面,我国前5种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5种合计死亡数量占全部癌症的67.5%。


image.png


2024年3月,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国家癌症中心基于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在《中华肿瘤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其中数据与本次IARC发布的中国数据基本一致。


综合两项研究数据来看:


  • 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中均位居首位

  • 肺癌超过乳腺癌成为女性第一大常见癌种

  • 肺癌中标死亡率男女比高于中标发病率男女比,男性肺癌患者的生存较女性更差

  • 发病下降: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 发病上升:与2016年相比,结直肠癌从男性发病第4位上升至第2位,前列腺癌保持在男性发病第6位,但其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占比较2016年的数据有所上升。


其中有一种癌症值得注意,那就是甲状腺癌。其在全球新增数量排行中位列第七,而在中国数据中则进入前三位。中国有46.6万例的甲状腺癌新增数量,占全球发病负担的一半以上。研究认为,发病率的快速上升是由于影像学、超声检查和活检的使用增加。该病的死亡率远低于发病率,死亡率排名为24位。


图片

2022年甲状腺癌发病年龄标准化率条形图,可以看到东亚地区的全性别发病率明显更高



这些癌症的高危因素要注意


本次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还对几大主要癌症的高危因素作了分析


吸烟与肺癌

该研究指出,吸烟依旧是导致肺癌的第一大因素,严格的烟草管控可以帮助减少肺癌患者的新增数量。该研究还指出,约四分之一的肺癌发生可归因于吸烟以外的原因,如环境暴露,很多研究就发现,空气污染是导致肺腺癌的重要原因。中国女性的吸烟率不足5%,但肺癌发病率仍较高,这可能与做饭、固态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饮食与胃癌、肠癌

结直肠癌在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排名中非常靠前,许多高收入国家中50岁以下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导致这种癌症的危险因素也比较清晰,有确凿证据表明,饮酒、吸烟、肥胖、久坐不动、食用过多红色或加工肉类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与之类似的是胃癌,非贲门型胃癌的危险因素就包括摄入过多的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烤肉以及水果摄入量较低等。


而改善生活方式,通过摄入水果蔬菜补充膳食纤维、食用全谷物以及增加身体锻炼都会一定程度地降低这些消化道肿瘤的发病风险。


生殖因素与乳腺癌

2020年的全球癌症数据报告中,乳腺癌首次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而在这次最新的2022版报告中,乳腺癌的排名虽有下降,但依然是全球第二大癌症。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乳腺癌发病率更高。乳腺癌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除了饮酒、肥胖或超重、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方面的风险外,很多生殖方面的因素也必须得到重视,如月经初潮早、绝经年龄晚、初胎高龄、子女数量少、母乳喂养少、激素替代疗法、口服避孕药等。


研究特别提到在日本和韩国,乳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日韩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处于低位)。研究认为,日韩社会文化出现巨大变化,女性生育推迟、孩子数量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病毒感染与胃癌、肝癌、宫颈癌

很多癌症的发生与病毒感染联系紧密,比如胃癌、肝癌和宫颈癌。该研究指出,这三种癌症合计有250万新发癌症病例,占了八分之一的新诊断癌症和接近五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数量。


而导致胃癌发生的幽门螺杆菌、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导致肝癌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都是可以预防或治疗的。


这些防癌知识很重要


关于癌症预防的科普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听过很多遍了,但这些癌症防控知识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真的有用!记住并分享给家人!


01

健康饮食要坚持




健康饮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尽量保证多样化饮食并合理搭配,保持饮食平衡。具体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 多吃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以确保获得丰富的营养素和膳食纤维;

  • 避免过多摄入太多红肉(如牛肉、羊肉)、高脂肪肉类和加工食品,选择更多的白肉(如鱼、家禽)和植物蛋白;

  • 限制添加糖过多和盐分过高的加工食品;

  • 脂肪方面,可以多选择橄榄油、鱼油、坚果和种子,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 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02

不良习惯要改正




戒烟或避免使用烟草制品是预防癌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控制饮酒量或者戒酒也有助于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此外,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也对防癌大有裨益。适度的运动能够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身体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而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型,减少肥胖与多种癌症的相关风险。还对心血管健康、肌肉骨骼健康有益。



  • 可以进行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以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为宜。

  • 还推荐每周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选择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方式。

  • 一些如瑜伽、普拉提等运动可以帮助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还能舒缓省心,疏解压力。

  • 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并坚持进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强度,避免过度运动。

03

体检筛查要重视




许多癌症只要发现得早,完全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很多人缺乏早筛意识,懒得去医院,懒得体检,忽视了身上的癌症信号,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硬生生将其“拖”成了不治之症!


以结直肠癌为例,早期肠癌的五年平均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晚期生存率仅为14%。因此,树立定期体检意识非常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要注重癌症筛查,早发现、早诊治。对于常见瘤种,一般建议:


  • 乳腺癌筛查:一般情况下,年轻女性可以做乳腺B超检查;40岁之后则最好1~2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

  • 胃癌筛查:建议普通人40岁做第一次胃镜,一切正常后每两年做一次;有基础疾病或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 肺癌筛查:5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长期吸烟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提早开始检查。

  • 结直肠癌筛查:普通人群建议40岁后每年体检时做一次肛肠检查;而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群,有炎症性肠病的人、饮食不良的人都是高危人群,建议提前到30岁,每年进行肠镜检查或粪便DNA检测。

  • 肝癌筛查:慢性肝炎病史、家族史的人,以及糖尿病、肥胖、酗酒人群都是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彩超,同时抽血化验甲胎蛋白,检查肝功能以评估肝脏状态。


特别提一点,很多人在体检时会因为难为情而拒绝肛门指诊等隐私检查,据不完全统计约80%的直肠癌是经直肠指诊发现,而漏诊的直肠癌中80%未做肛门指诊。因此当怀疑有结直肠疾病时,都应当进行规范的肛门直肠指检,千万不要忽视直肠指诊的重要性。

04

致癌暴露要减少




约5~10%的癌症是完全由于遗传缺陷造成的,而部分的癌症可能与环境暴露有关。


除了刚才提到的吸烟、二手烟、饮酒、黄曲霉毒素等之外,槟榔果、紫外线、室外空气污染、柴油发动机排气、家庭烧煤室内排放物、石棉、甲醛等物质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的Ⅰ类致癌物。



  • 生活中,我们要避免接触有毒化学品以及工业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石棉、重金属等。如果从事高风险工作,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 避免过度暴露在阳光下,正确使用防晒霜和遮阳物品,减少皮肤癌风险;

  • 尽量选择天然和环保的清洁剂和个人护理用品。选购日常用品时,如果闻到较大异味,应果断弃用;

  • 不用塑料袋装热食,以免有毒物质在高温下被释放;

  • 选购家具时,选择环保产品和材料,减少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暴露。

05

家族病史要搞清




约10%的癌症与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遗传性致癌突变,多个家庭成员通常会患上同一癌症。这类癌症被称为家族性或遗传性癌症。因此明确自己是否有癌症家族史,对有针对性地进行癌症筛查非常重要。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性的癌症有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


需要注意的是,癌症的遗传存在不确定性,家族成员不一定都会患癌。因为大多数癌症是遗传因素与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习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家族中有1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即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等)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则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

06

肿瘤疫苗要考虑




目前已经开发出可用疫苗预防的肿瘤种类有限,但有一些疫苗可以降低特定类型癌症的发病风险:

  • HPV疫苗:HPV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与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和其他妇科癌症,如阴道癌、外阴癌以及部分口腔和咽喉癌。

  • 肝炎疫苗:因为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炎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而降低发生肝癌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类治疗性癌症疫苗专门用于对抗已经发生的癌症,它们通过增强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能力来发挥作用。在过去四十年间,这些疫苗一直是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但目前进展仍较为缓慢。


综合整理自《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中华肿瘤杂志》、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生命时报、科普中国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