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上消化道黏膜损伤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问题,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疾病谱演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因识别困难、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缺乏针对我国临床医生认知现状的大规模调研数据。
为此,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领航计划——上消化道黏膜损伤认知现状调研白皮书项目”,通过科学系统的调研,全面了解我国临床医生对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认知水平、诊疗习惯和临床需求,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医生的认知差异,探索诊疗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为制定更精准的诊疗策略、优化诊疗流程以及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水平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田力教授。
论坛报:田教授您好!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胃肠道黏膜作为机体内外环境的分水岭起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黏膜损伤是胃肠道疾病发展情况的发生发展的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您认为当前临床医生对于消化道黏膜保护认知有哪些不足之处?
田力: 我觉得可能对于消化道黏膜保护我们临床医生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可能有这几个方面的一些不足,第一个就是对我们胃肠道黏膜屏障机制这个认知不是特别足。因为我们当前临床医生普遍倾向于通过这个抑制酸来分泌来保护我们的胃肠道一些黏膜,像这个 PPI 或者 P-CAB。但是对于这个胃肠道黏膜的这个屏障,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有机械化学、免疫、生物、内分泌神经多个方面来共同维护我们的胃肠道屏障的一个稳定。所以我们对于这个胃肠道黏膜这个屏障的话,我们应该要更多的一些加以认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一些指南里面也是在强调我们对于我们消化溃疡愈合的质量来提高它,其实我们应该强调我们的抑酸药跟我们的黏膜保护剂要同时使用。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的一些过程中的话,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抑酸药的话,还是用的会更多一些。
田力:第二的话就是(中西方黏膜损伤因素不同)我们对于不同人群的这个黏膜防护机制可能认知不是特别足,因为我们亚洲人群的胃酸的最大分泌量应该低于我们的西方的人群,所以在消化性溃疡这些酸相关性的胃黏膜损伤的发病机制中,以我们的一个黏膜的防御和修复的功能受损,是作为一个主要的病因,所以我们在我们国家的人群的这个黏膜损伤的疾病应该更多地考虑:是不是由于胃酸或者胃蛋白酶对我们胃黏膜的一个侵袭的作用,所以在这个里面的话,其实我们也要更多的一个认识,另外还有一些预防用药的一些这个意识,还是会稍微薄弱一点点。
田力: 另外,我们现在也进入到一些老龄化的一些社会,对一些高风险的一些人群,比如长期吃一些药物或者抗板的一些药物,那我们还是要常规用到一些黏膜保护的一些治疗,这个也是我们。比如我们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里面,其实也可以提到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预防用药的这个比例就是不足30%。
田力: 还有一些就是对我们的新型的黏膜保护剂的一些认知是比较滞后的,因为我们现在对于这个黏膜保护药物的一些研发,也存在很多靶点的一些作用的机制。大家可能还是了解不是特别多的话,就是像一些传统的一些药物的话,它除了黏膜的一些屏障的保护以外,它还对于我们的一些幽门螺杆菌的一些独立的一些抑制,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觉得从目前我们看到的临床医生的现状和。可能有这个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
论坛报: 谢谢田教授的分享,非常全!感谢您刚刚的分享,那我就说第二个问题了,胃肠道黏膜损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合理规范化的使用黏膜保护剂是临床中现在面临的问题,您刚刚也提到了这一点,那么在黏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中,您认为常见的用药误区是什么?
田力:在黏膜保护这个临床应用中,我觉得有目前来说有这几个我们看到的一些误区,比如这个药物的选择不是特别合适,或者我们的用药的一些时间可能不是特别正确。比如我们对一些黏膜保护药,它可能需要餐后一到两个小时服用来综合我们的胃酸,这个时候可能如果没有强调这个用药服药的一个时间的话,可能就不会达到药物很好的一个效果。
田力: 另外还有一个药物的疗程不足或者时间的过长,其实也会经常在临床工作中会碰到这些问题,比如有一些患者,他可能没有达到规定的疗程,所以导致他的溃疡,它愈合起来不是那么好。所以导致有些时候它的溃疡的话,它容易复发。另外还有一些联合用药的一些不合理,比如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像硫糖铝这一类的药的 PPI。用药之前的话一个小时服用,但实际的话连用时我们常通常的话是同时给药,这样的话就会影响我们的药物的一个疗效。另外还有一些这种特殊人群,其实我们也是需要非常关注的。像一些肾功能不全的一些患者,有些时候我们要用到黏膜保护剂的过程,那我们可能要进行一个剂量的调整,也要监测一下这个基础的一些浓度。另外还有一些像孕妇。如果用到这种铋剂的话,其实也会对这个胎儿会有一定的影响,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在这个黏膜保护剂的选择方面可能要重视一些。
论坛报: 谢谢田教授的分享,下面我想问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刚刚您也提到了,有相当一部分的误区,是因为联合用药的不规范,那么在我们都要连用和患有多种疾病的复杂病例中,您觉得黏膜保护剂的个体化治疗有哪些重要的点是我们要注意的?
田力: 对于我们的黏膜保护剂的一些选择的话,其实我们确实还是要一个体化的原则,因为有些患者的话,他的病因可能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黏膜保护剂的一些选择可能也就会不一样的话。比如的话,我们对于这个抗幽门螺杆菌,我们可能对于黏膜保护剂的选择,可能会选择铋剂,还有一些NSAIDs的药物相关性的一些胃肠道黏膜的损伤,那我们可能要选择一些像硫糖铝或者米索前列醇这一类的药物。还有的话,对于我们一些特殊的一些人群,我们要平衡它药物的一些风险来减少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我们临床的工作中,可能会经常碰到一些肝肾功能不全的一些患者或者一些孕妇,哺乳期的一些妇女,这个时候我们对于我们的胃黏膜保护剂的选择可能也会掌握一些原则,比如像孕妇或者哺乳期的一些妇女。那我们禁止用一些铋剂,另外肾功能不全的一些患者,那我们可以选择肝肾双通道排泄的一些黏膜保护的一些治疗。
论坛报: 谢谢田教授的解答,上消化道黏膜损伤作为常见的病理改变,当前国内对其认知仍存在黏膜保护剂认知机制不足,包括你刚刚提到的黏膜保护剂应用不合理这种短板,那么您认为造成这种临床上的认知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田力:确实在我们国内会存在对于我们的黏膜保护机制的一些认知的不足或者黏膜剂这个保护剂应用的不合理。因为我们对于这个黏膜保护的治疗,除了我们消化科其实还是有很多科室也是需要关注到这一块,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一些神经内科或者心内科,他们也会有很多的一些患者,那需要通过黏膜保护的一些治疗。那在这一块的话,其实大家可能更多的在依赖着以抑酸为主的这个传统的一个观念,轻视了我们的胃黏膜保护的一些治疗。在这个方面的话,我们可能需要做更多的一些推广和普及规范化的一些工作。来让更多的一些基层的医生对于我们胃黏膜保护这一块的一些规范,能够更多地一些了解和认识。另外的话,就是我们在这个方面的一些研究可能还是需要在我们全国的专家的带领下,做一些高质量的多中心的一些临床的研究来拿出我们自己国内的一些数据。能够更多地指导我们的临床的实践,让我们更多的医生能够认识到我们的胃黏膜保护治疗在我们的这个相关的黏膜损伤方面的疾病里面的一个重要性。
论坛报: 谢谢田教授的精彩的回答,那么最后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调研真正的发现我们临床诊疗认知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提供决策依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科学的医疗服务。对于提升消化道黏膜的保护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水平来说,您建议未来我们可以从哪方面来突破?
田力: 我个人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更新和完善我们国内的一些指南,为我们的临生医临床医生的话提供更明确的一些指导。另外的话,就是我们可以做一些相关的研究。来推动我们消化道黏膜损伤和修复机制,在这个里面也有很多的,我们需要去探讨的一些问题,比如肠道菌群与我们的一些黏膜屏障这个方面的一些副作的一些情况,为这一块的话提供一些基础。还有的话就是我们应该要多进行一些学术交流,加强我们的临床医生的一些培训,不仅是我们消化科医生,相关科的医生的话,我们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个探讨,来提高他对于我们胃肠道黏膜保护的认识和我们的胃肠道黏膜保护剂规范化的运用。另外我们可能还是需要多加强我们的一些科普的宣教和宣传,那提高我们公众对于我们消化道黏膜保护重要性的一个认识。同时的话,在这个地方,这些方面的话,我们也可以看一下我们对于我们胃黏膜保护药,这些药物的一个合理的应用,让公众的话,他们自己也有这个预防,包括这种保健和治疗的一些意识。
论坛报: 谢谢田教授的分享,今天的访谈也非常顺利,再次感谢田教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