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八场实体瘤复赛圆满落幕!

2025-03-11作者:论坛报良宇资讯





2025年3月1日下午,“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八场实体瘤复赛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实体瘤领域多位专家,围绕实体瘤诊疗中的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享诊疗过程及创新思路,为与会者搭建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图片1.png
图片2.png

朱  波 教授


王振欣 教授

图片3.png

郑永法 教授


本次活动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特邀重庆新桥医院朱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振欣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郑永法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亲临现场,共赴热议。经过全国各大赛区海选角逐,本场复赛迎来了5位选手进行角逐,向总决赛发起冲刺。
朱波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医学研究不仅要聚焦临床病例,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病例背后的科学内涵。年轻医生应从多角度审视临床问题,勇于提出观点和感悟,设计出具有深度的研究方案,为医学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特色病例,诊疗新篇


01

病例一


图片4.png

黄 艾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艾教授分享了一例妇科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3年前确诊为卵巢癌,二线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发生长达半年的Ⅲ度血小板减少。治疗团队尝试了多种升血小板方案,但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仍持续波动。排除了骨髓侵犯、脾功能亢进、药物性损伤,骨髓穿刺及骨ECT未见异常,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呈弱阳性,治疗团队考虑可能是由于反复输血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较少,决定采用罗普司亭联合疗法,经治疗血小板水平恢复至88×109/L。同时,抗肿瘤方案也有所调整,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同时,尽量使血小板水平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图片5.png
图片6.png

王丹青 教授


金艳霞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王丹青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金艳霞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二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选择具有挑战性,展现出晚期卵巢癌治疗的难点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专家建议可以加强评估方式等细节的阐述,并在病例结束后做一下总结。随后专家们围绕后线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的使用及效果等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
02

病例二


图片7.png
邹金金 教授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邹金金教授分享了一例卵巢癌病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5年前确诊卵巢癌(高级别浆液性腺癌Ⅲc期)。患者在第一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8周期TC方案化疗,首个无进展生存期(PFS1)为30个月,后因盆腔复发,行第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进行6周期TC方案化疗,完全缓解(CR)后采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23个月,癌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在维持治疗期间,患者出现Ⅱ度白细胞降低,重度贫血,Ⅳ度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介素11(IL-11)使用后出现心功能衰竭,阿伐曲泊帕治疗效果不佳,随后治疗团队决定给予罗普司亭,在使用6天后血小板水平开始回升,15天后恢复至正常范围。


图片8.png
图片9.png

施利明 教授


邱志远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施利明教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邱志远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两位教授一致认为该病例展示全面、完整,并分享了自己所在医院在检测及治疗方面的一些常规操作。随后,专家们围绕腹腔化疗方案的选择、骨髓抑制的原因及药物治疗选择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03

病例三

图片10.png赵 彦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赵彦教授分享了一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病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吸烟和饮酒史,因“间断性头晕1年”入院,经检查诊断为肺SCLC,伴脑转移。在手术切除颅内病灶后,患者接受了颅脑放疗联合化疗及免疫治疗。在第2周期化疗后,患者出现了3级血小板减少,经予罗普司亭治疗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然而,患者在治疗间隔期又出现了新的胸部结节,经胸部放疗后,治疗团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连 洁 教授


王志宁 教授

图片13.png

李  娟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连洁教授、南京明基医院王志宁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李娟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三位专家对该病例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及治疗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局部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表示赞赏。随后,专家们围绕SCLC二线治疗选择、局部治疗的介入时机、保持化疗如期进行的重要性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04

病例四

图片14.png

李建慧 教授
哈尔滨市胸科医院的李建慧教授分享了三个肿瘤相关的CTIT病例。第一例患者是中老年女性,确诊右肺腺癌,经贝伐珠单抗联合AP化疗4周期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给予升板治疗。在肺癌根治术后采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期间使用罗普司亭作为常规升血小板的二级预防,旨在维持抗肿瘤治疗顺利进行,确保治疗效果。第二例卵巢癌患者为老年女性,已接受多周期化疗和维持治疗,在疾病进展并出现腹腔积液后,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并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其中血小板减少尤为严重。治疗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罗普司亭联合治疗,给药6天后血小板水平上升至186×109/L,效果显著。第三例为老年女性患者,5年前确诊为肺癌,经局部放疗及免疫治疗后,病情稳定。随着疾病复发,出现胸腔积液和Ⅲ度骨髓抑制,给予罗普司亭联合治疗后,第4天血小板水平上升至101×109/L
CTIT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发生率超过15%。罗普司亭作为NCCN指南推荐的唯一治疗CTIT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可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降低出血风险、改善血小板输注次数,其良好疗效及安全性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李 娟 教授


张靖悦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娟教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张靖悦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两位专家肯定了病例的精彩性,并指出第一个病例在化疗后接受了手术治疗非常幸运,对于未能手术的患者也可考虑放疗作为维持治疗。随后专家们围绕术后维持治疗的个体化与经济负担之间的平衡、血小板升高的风险及处理方式、药物使用后的化疗间隔等问题展开交流。
05

病例五


图片17.png

宋 静 教授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宋静医生分享了一例卵巢癌伴CTIT的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经全面检查诊断为卵巢癌高级别粘液性癌,且存在多处转移,化疗方案为紫杉醇联合卡铂及贝伐珠单抗。在第三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患者出现CTIT,血小板降至31××109/L,治疗团队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8天后血小板恢复正常。为预防后续治疗中再出现骨髓抑制,治疗团队从第4个化疗周期开始联合使用曲拉西利进行骨髓保护。在此之后,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保持稳定,肿瘤标志物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在维持治疗过程中,患者再次出现血小板减少,且对rhTPO治疗效果不佳。排除骨转移及血小板抗体阳性后,在血小板持续低下且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下,治疗团队决定采用罗普司亭进行长效升血小板治疗,一周后血小板水平开始上升,最终稳定在正常范围。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邵佳月 教授


 刘扬帆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佳月教授、南阳市中心医院刘扬帆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二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阐述完整,尤其是鉴别诊断的思路非常清晰,同时建议完善肿瘤标志物数值展示。随后,专家们围绕着预防治疗的标准及药物调整等问题发表观点,强调病例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亮点。




总结



在五位参赛选手精彩分享以及点评嘉宾热烈点评后,赵彦教授成功晋级决赛,黄艾教授、邹金金教授、李建慧教授、宋静教授获优秀奖。朱波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此次会议为医生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促进不同科室间的了解和交流,为跨学科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朱教授特别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这不仅是对医生专业素养的考验,也是对医学人文关怀的体现。期待未来医学界同仁们继续秉承创新、协作的精神,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优秀奖颁奖合影

赵彦教授晋级决赛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