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问:重症患者使用多种抗菌活性强的抗菌药物后出现菌群失调,大便球杆比为9:1,艰难梭菌毒素检验结果为阴性,该怎样调节抗菌药物的使用?直接应用万古霉素是否合理?剂量应该如何把控?
佘丹阳教授:
菌群失调是抗感染治疗中长期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重要并发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腹泻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消化功能降低,这种情况没有二重感染,主要是患者的消化道菌群出现了比例失调或者是减少,消化功能减弱使得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及腹泻。
第二,抗微生物药物相关性肠炎。这种肠炎可能合并肠道机会菌感染,通常便常规可检出白细胞,患者除了腹泻外还伴有腹痛;也可能合并特殊条件致病菌感染,例如艰难梭菌感染(也称为伪膜性肠炎)。患者出现脓血便,便常规可检出肠坏死脱落物,它也可形成侵袭性感染,进而发展成菌血症。
在处理抗微生物药物相关性腹泻时,要分清楚患者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应该将肠道菌群的分析和便常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例如患者有腹胀或消化不良的症状,便常规结果正常,大便次数增多或者出现稀便,粪便涂片结果显示球杆比倒置,那出现菌群失调的原因是什么?球杆比倒置,并不一定是革兰阳性球菌增多,也可能是革兰阴性杆菌减少。如果只使用抑制阳性球菌生长的药物(例如万古霉素),结果是阳性球菌是会减少,但是正常菌群(革兰阴性杆菌)并没有恢复。这种情况单用万古霉素无法解决问题,应该一方面补足被抗微生物药物破坏的正常菌群,另一方面抑制过度生长的阳性球菌。我个人喜欢在这种情况下联合使用3~4种最大剂量(说明书标注)的生物活菌制剂。另外一点,要尽快停用目前正在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如果不能停用抗微生物药物,尽量更换为经肾排泄或较少经过消化道排泄的抗微生物药物。这样的治疗方案会使患者的肠道菌群及消化功能恢复更快。
抗微生物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思路是,停用或调整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多种活菌制剂,最后是使用抑制阳性球菌的药物。
指导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 佘丹阳教授
以下精彩问答在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点击下图,查看既往精彩问答梳理,都是干货哦~
获取所有直播链接
免费干货定期分享
享优先解答——
保存图片-微信扫码
欢迎加入“感”问“感”答交流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