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联合主办,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广东省护理学会肿瘤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肿瘤疾病质量控制中心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协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承办的第二十三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会议暨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年会、结直肠癌规范化及个体化综合诊疗新进展培训班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学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共同探讨结直肠癌防治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与会专家学者紧扣“规范、精准、新质”的大会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一场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且具有实用指导意义的学术盛宴。
会议内容丰富多彩,设置了手术直播周、6场会前会、1个主会场及6个分会场。众多国内外权威专家领衔,围绕肠癌防治的各个环节,包括结直肠癌外科技术创新、难治性肠癌诊疗实践、青年医生培养、原创性研究突破、肠癌肝转移诊治、低位直肠癌器官功能保全、遗传性及特殊类型胃肠道肿瘤、胃肠间质瘤、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结直肠癌专科护理等领域,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及华南多家中心的手术团队带来了精彩的微创手术直播。专家们在线上就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与会专家们线上交流结直肠癌微创外科技术及发展趋势
由潘志忠教授致欢迎辞。专家们针对横结肠癌手术方式、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精准评估与诊治、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远程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肝转移综合治疗策略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分享了肿瘤耐药分子标志物诊断、MSS晚期肠癌免疫治疗经验及全盆脏器切除手术技巧。
由丁培荣教授致欢迎辞,会议探讨了青年医生的职业规划、研究开展与临床技能提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青年医生进行了风采展示,为青年医师成长提供了宝贵经验。
由丁培荣教授致辞,汇报了中心结直肠科两项临床研究的进展。
丁培荣教授、郝静教授、杨春康教授致辞。专家们汇报了依沃西作用机制及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探索、介绍了特殊分子分型和转移部位结直肠癌病例,深入探讨了BRAF突变转移性肠癌综合治疗、MSS/pMMR肠癌免疫治疗、腹膜转移多次减瘤手术、PD-1抗体治疗耐药MSI-H肠癌等难题,为难治性肠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创新思路。
丁培荣教授致辞。论坛展示了保留回盲部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放疗/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用于MSS直肠癌、伊立替康脂质体+5FU/LV+贝伐珠单抗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单中心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用于晚期MSS结直肠癌等原创性研究成果,为治疗优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潘志忠教授、丁培荣教授和王小忠教授致辞。首先,专家介绍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运用策略后。丁培荣教授宣读规则。参赛选手展示病例并精彩解答评审专家提问。最后,潘志忠教授和丁培荣教授进行了总结。大赛为青年医生学习交流结直肠癌多线治疗策略提供了宝贵平台。
大会开幕式由林俊忠教授主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外科万德森教授、首席专家潘志忠教授、结直肠科主任丁培荣教授、党支部书记卢震海教授等领导分别致欢迎辞。广东省疾控中心领导林立丰主任祝贺大会顺利召开。之后,患者代表何和义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成功治疗经验。
林俊忠教授主持开幕式
万德森教授致辞
潘志忠教授致辞
丁培荣教授致辞
卢震海教授致辞
浙医二院张苏展教授致辞
林立丰主任致辞
何和义先生分享经验
大肠癌年鉴发布会:隆重举行了汇聚中心结直肠癌专家多年诊疗经验的《大肠癌年鉴》发布会,展现了中心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大肠癌年鉴发布仪式
专家报告与讨论: 会议采用“专家报告+讨论问答”形式。蔡三军教授就我国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MDT)模式20年发展发表了独到见解,潘志忠教授介绍了中心MDT模式发展历程。与会专家围绕结直肠肿瘤外科输血理念、东西方外科实践差异、免疫治疗进展、医工结合与科研转化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碰撞,为推动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模式优化建言献策。
主会场的最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致辞,期望本次会议能够通过与国内顶尖专家的交流,学习新理念、掌握新进展,共同推动我国结直肠癌规范化、个体化诊治与精准治疗水平的提升。
徐瑞华院长总结
会后领导专家合影留念
国内顶尖专家聚焦dMMR肠癌免疫治疗进展、局部晚期及复发直肠癌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腹腔镜腔内吻合技术、新辅助治疗策略等前沿议题。会议。总结指出,机器人技术普及和新辅助方案优化正推动治疗迈向更精准、微创的新时代,未来需加强多学科协作与成果转化。
陈功教授和元云飞教授致辞。论坛围绕肝转移肝移植、局部治疗及外科干预策略、转化策略、中心建设及前沿检测技术等核心议题展开。陈功教授和元云飞教授总结强调需构建“局部治疗打基础、转化治疗扩人群、精准监测定策略”的体系化路径。
丁培荣教授、李力人教授、高远红教授、林俊忠教授致辞。论坛聚焦保肛技术解剖学基础、技术革新、功能保全策略及术后康复。“北肿经验”与“中肿经验”专题展示了特色成果。专家们就“保肛与功能平衡”、“新辅助治疗最佳方案”等议题热烈讨论。会议主席总结指出,治疗已进入“根治与功能并重”新阶段,未来需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推动技术规范化应用。
丁培荣教授、贝锦新教授致辞。聚焦息肉病诊疗进展、MSI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探索、年轻肠癌诊治康复体系、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及内科进展等。强调精准分型与跨学科协作是关键。
首先举行了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协会胃肠间质瘤分会成立大会仪式。之后,万德森教授、潘志忠教授、何裕隆教授、李健教授、伍小军教授致辞。围绕GIST新型治疗策略(多组学筛选-临床前研究)、药物及免疫新进展、微创外科治疗、放疗探讨及全程管理病例等议题展开。专家们就GIST多学科管理进行了热烈讨论。万德森教授总结展望未来。
论坛首先介绍了双免治疗策略的核心价值。之后,论坛聚焦2025 ASCO转移性结直肠癌进展、HER2阳性肠癌药物进展、MSI-H/dMMR免疫新进展、BRAF V600E突变治疗策略、线粒体代谢重编程抗癌机制、NGS与液体活检应用、免疫联合放疗价值、抗血管靶向联合免疫新进展等。专家们就分子分型指导联合方案、动态监测价值及真实世界证据转化展开讨论。李宇红、高远红教授总结提出精准治疗4.0时代应以“分型引路、联合提效、监测护航”为核心。
丁培荣教授、覃惠英教授致辞。论坛议题涵盖专科护士授权与分级管理启示、直肠癌盆底康复循证实践、AI赋能护理科研、肿瘤个案管理助力预防康复、临时性肠造口术前定位问题与对策、回肠袢式造口远端肠道灌肠技术、负压治疗在造口周围感染创面应用及造口护理风险等。专家们就数字化随访、跨学科康复网络与专科护士能力提升展开讨论。蒋梦笑教授总结指出,数字赋能、循证实践与多维康复是提升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关键。
本次大会规模宏大、内容前沿、组织周密,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手术直播、主题报告、专题研讨、病例竞赛等多种形式,与会专家们深入探讨了结直肠癌领域在规范化诊疗、精准医学、技术创新、多学科协作、专科护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会议不仅充分展示了广东省乃至全国在结直肠癌防治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和领先水平,更为推动结直肠癌诊疗的规范化、精准化和个体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对提升我国结直肠癌整体防治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供稿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