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血管顺应性和僵硬度的改变

2021-02-08作者:壹声论著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陈明云 李连喜


目前研究发现,动脉管壁的僵硬度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Strong Heart Study等报道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管僵硬度增加和顺应性下降。此外,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个体动脉顺应性也是下降的。


目前有以下几个理论来解释糖尿病个体为何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糖基化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增加,如胶原和弹力蛋白糖基化可以增加分子间共价交联,从而使血管弹性下降。


此外,动脉僵硬度增加还可以来自动脉钙化、动脉壁增厚,以及由血管活性因子活性失衡所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能力加强等。而动脉弹性受损可能通过血管承受的血流切变力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损害,进一步激活血管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系列文章推荐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1)概述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2)遗传因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3)多元醇(Polyol)途径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4)氨基己糖途径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5)AGEs途径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6)蛋白激酶C途径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7)脂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8)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9)RAAS系统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10)血液系统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11)氧化应激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12)炎症反应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13)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来源:糖甲大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