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丨糖皮质激素联合低剂量IL-2治疗可能加速改善SLE病情

2024-04-15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可减轻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调节性T细胞损伤,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改善


发表期刊:《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3)


通讯作者:孙晓麟、栗占国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推荐理由


本研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提供了更有效、更安全、更经济的治疗选择。



研究解读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包括肾脏、肺脏、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5年病死率10%,15年病死率21%),花费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SLE患者体内处于免疫失衡状态,主要表现为致病性效应T、B细胞过度活化,而具有抑制功能的Treg受损,导致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产生,造成多脏器、组织损害。


糖皮质激素(GC)通过抑制过度活化的T、B细胞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GC对Treg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且GC的应用会导致感染、代谢异常、生长发育异常等多种不良效应。因此,深入研究SLE患者GC治疗后Treg的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是改善GC临床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研究发现泼尼松治疗SLE过程中,相当比例的患者的总体Treg、active Treg和resting Treg细胞数量和比例均降低、表达降低。大剂量泼尼松龙体外直接作用同样导致active Treg和resting Treg细胞数量和比例均降低,CD4+ T细胞Foxp3、pSTAT5、CD39水平显著降低。该结果提示GC的应用可抑制IL-2信号通路、导致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缺陷。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在GC治疗基础上联用低剂量IL-2,可以显著逆转糖皮质激素导致的总Treg、active Treg、resting Treg细胞水平的下调以及CD25表达的减少,并可激活CD4+ T细胞CD25、CD122、CD132、STAT5等IL-2信号通路分子及Treg中抗凋亡分子Bcl2、CD39的表达。上述现象提示IL-2可以保护Treg免受糖皮质激素的抑制。


同时,本研究初步评估了GC和GC联合IL-2短期治疗后的SLE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显示,相比于泼尼松单独治疗,泼尼松联合低剂量IL-2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更为显著地降低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并且更显著地提升补体C3、C4水平。提示糖皮质激素联合低剂量IL-2治疗可能加速改善SLE病情。

作者介绍

image.png
通讯作者
孙晓麟


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学术奖励。

为北京免疫学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Frontiers in Immunology》Guest Associate Editor、《Frontiers in Medicine》Guest Associate Editor、《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编委及《中华全科医学》青年编委。

image.png
通讯作者
栗占国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和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前主席,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主任委员, WHO骨与肌肉疾病委员会(ICC)委员。《Rheumatology Autoimmunity》和《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Clin Rheum,IJRD和《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副主编,Nat Rev Rheum,Lancet Rheum和ARD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在Nat Med, Immunity, Lancet Rheum及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480篇。主编《类风湿关节炎》及《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等专著20余部。




团队介绍


image.pn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亚太风湿病中心。目前,全科有100余人的医教研队伍,包括教授和副教授26人,博导9人,硕导/副博导12人。团队在自身免疫病的系列性临床研究源于临床、服务于病人,开展的新型生物制剂及免疫净化治疗难治性风湿免疫性疾病、长周期持续DMARD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低剂量IL-2以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新型诊治方法居国际前沿,并已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风湿病患者。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