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肝功能报告单分解
临床意义
▲▲▲
血浆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由肝脏合成,血浆蛋白降低的程度取决于肝脏损害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由于半衰期长,急性肝损害时,血浆白蛋白浓度变化不大;慢性肝病时,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总蛋白降低,而γ-球蛋白升高,出现A/G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血清转氨酶(反映肝脏损伤程度)
ALT:大量存在于肝脏组织中,其次为肾、心、骨骼肌等,其肝细胞浆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1倍。因此,AL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心、肝、骨骼肌、肾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AST在血清中浓度偏高。
急性肝损时: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性肝炎,ALT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急剧升高,且ALT>AST。
AST/ALT比值:<1 急性肝炎;≥2 慢性肝硬化; ≥3 肝癌。
引起ALT升高原因很多,但升高很少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常以400U/L为界,超过此值绝大多数可诊断为肝炎。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主要用于诊断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
1.肝外胆管阻塞:
a.胰头癌、胆管癌等恶性梗阻时,ALP显著增高
b.胆道结石和炎症所致良性梗阻时,低于恶性
c.胆囊炎、胆石症、硬化性胆管炎时,可无黄疸、但ALP增高
2.肝内胆汁瘀滞:胆汁淤积型肝炎及药物、酒精引起,低于肝外胆管阻塞。
3.肝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ALP升高比转氨酶明显;转移性肝细胞癌时可出现大量ALP。
4.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实质性病变:如无胆管阻塞和胆汁淤积,ALP一般正常或轻微增高;如有,则黄疸同时ALP明显增高。
5.肝胆以外的其他疾病:骨骼疾病、佝偻病和甲旁亢、风湿病等。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或GGT)升高
(主要用于胆汁淤积及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胆汁瘀滞,γ-GT显著升高,可达正常参考值的5~30倍。
2.肝占位性病变: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肿瘤, γ-GT显著升高
3.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与ALT平行,幅度小于ALT;慢性可正常,活动期可升高,活动期标志,若合并胆汁淤积升高明显。
4.肝硬化:稳定型可正常,进行性升高;酒精性>胆汁性>肝炎后肝硬化。
5.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及戒酒的监测指标, γ-GT显著升高。
6.胰腺癌、胰腺炎时升高
7.其他: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前列腺癌、急性心梗、糖尿病等。
总胆汁酸
肝细胞损害:敏感指标,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肝、中毒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显著增高,尤其是肝硬化时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
胆道梗阻:胆石症、胆道肿瘤
门脉分流
进食后可有一过性增高
黄疸水平评估
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17.1μmol/L<STB<34.2 μmol/L
轻度黄疸:34.2~171 μmol/L
中度黄疸:172~342 μmol/L
重度黄疸:>342μmol/L
胆红素含量是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的程度。
黄疸类型判断
“
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
1. 溶血性黄疸通常<85.5 μmol/L ;
2. 肝细胞黄疸为17.1~171 μmol/L;
3. 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171~265 μmol/L;
4. 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342 μmol/L。
“
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
1. STB增高伴UCB明显增高(CB/STB<20%)—— 溶血性黄疸;
2. STB增高伴CB明显升高 (CB/STB>50%)—— 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
3. STB、CB、UCB三者均增高 (CB/STB 20%~50%)—— 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
(肝脏手术前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总分5~6分者肝功能良好(A级),7~9分者中等(B级),10分以上肝功能差(C级)
代偿性肝硬化(A级) ,失代偿期肝硬化(B~C级)
注意:
1、肝功能Child C级:对于有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严重受损(肝功能Child C级)的病人发生大出血,严禁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高达60%~70%。重点是输血、注射垂体后叶素、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2、肝功能Child A、B级:对于没有黄疸、没有明显腹水(肝功能Child A、B级)的病人发生大出血,应争取即时或短时间准备后手术治疗。
3、急诊手术禁忌证:肝功能Child C级
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 陈素峰
文章首发自妙毕生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