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余波教授课题组带领谭晋韵副教授等,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和配对的外周血细胞中生成最大数据集后,研究了372070个细胞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微环境的超高精度细胞景观,发现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并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其中T细胞作为主要免疫细胞,与其他细胞一起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比例显著增加,并参与了斑块的炎症反应和斑块不稳定性的形成。该研究对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微环境的异质性,以及如何以精准靶向免疫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论文近日(10月2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循环 · 动脉硬化血栓与血管生理学》(《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ATVB)》)上。
余波说,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既往研究多基于单个或多个表面蛋白标志物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细胞组成,在详细解析该疾病病理生理环境的免疫细胞的组成和特点的研究上存在欠缺,尽管对临床模型的广泛研究和人类新出现的证据揭示了免疫反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关键作用,但内部机制仍不清楚,影响了对该疾病的精准靶向免疫治疗。
于是,余波教授课题组利用单细胞RNA(核糖核酸)测序,分析了372070个细胞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微环境的超高精度细胞景观,并进行了免疫细胞特征基因与脑血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为“精准”研究,课题组的数据库还包括126例来自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人类颈动脉斑块的转录谱,患者平均随访44个月,观察期共记录脑血管事件25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8例,心肌梗死7例),经过科学分析确定了特征基因与脑血管事件之间的所有关联。
深入研究中,课题组结合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揭示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微环境的细胞景观,鉴定了各种免疫细胞类型,进一步发现和证实免疫细胞亚型、关键基因和非免疫细胞在脑血管事件中的作用;非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是重要角色;内皮细胞的异常功能在斑块形成和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转分化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更深入的单细胞测序发现:与无症状斑块相比,有症状斑块中某些“成分”比例的升高,表明它们在脑血管事件中具有促进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坏”作用。
最终研究团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大量活化的T细胞承担着整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涉及的免疫反应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驱动,转分化、促炎、迁移、增殖、细胞凋亡和衰老等通路富集在体内某些“成分”中,会使斑块破裂,斑块内的特定T细胞亚型可导致脑血管事件。
据医院消息,这是目前关于颈动脉斑块单细胞研究中分析细胞数量最大的一篇,研究成果为今后精准开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疗法奠定了重要基础。
论文文链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epdf/10.1161/ATVBAHA.123.318974
通讯员:孙国根 盛科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