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1 CGOG】胃食管癌ASCO信息速递

2021-06-17作者:cmt佳玲资讯
结直肠癌原创胃癌


2021年6月16日下午,第11届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CGOG)大会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如期而至。与往年一样,CGOG会议以消化道肿瘤在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的最新进展开篇,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首先登场的是2021年胃癌、食管癌ASCO会议的学术内容分享,共65872人次观看了本次的线上会议。

会议的上半场为胃癌部分,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束永前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徐建明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两位主席均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热切期盼。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陆建伟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和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章真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胃癌的ASCO速递正式开始。

1.jpg

2.jpg

                       

首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带来了2021年ASCO胃癌围手术期的治疗进展。邓婷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目前数个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结果,对比了不同免疫联合治疗的方案和模式的疗效及发展前景。同时,邓教授也提出了需要根据胃癌复发转移的模式选择不同的随访策略的观点。最后,邓婷教授指出免疫治疗已经改变了目前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格局,但是最佳的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方案、优势人群的筛选、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及辅助治疗的策略仍然是下一步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势必伴随着胃癌精准治疗的进步。

3.jpg


随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肖莉教授带来了胃癌化疗和靶向治疗进展的梳理和探讨。肖莉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生物标志物人群筛选的靶向药物进展,例如:FGFR、HER-2、DDR通路改变等,为目前靶向药物治疗临床研究中所遇到的临床问题,例如:伴随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不良反应事件的管理等,提供了条分缕析的分享和总结。而在没有特殊生物标志物的人群中,肖莉教授为三药化疗和两药化疗的人群选择提供了筛选的思路。最后肖莉教授也分享了2021年ASCO会议中一些胃癌新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带给我们新的启迪。

4.jpg


在上半场的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从HER-2阳性人群、HER-2阴性人群、胃癌后线治疗以及疗效预测标志物四个方面带来了今年ASCO免疫治疗相关的速递。彭智教授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KEYNOTE-811、Checkmate-649等大型Ⅲ期临床研究的更新数据,另一方面也从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等角度给我们带来了免疫治疗的全新解读。而在免疫治疗的使用时机和联合治疗策略的问题上,彭智教授列举了今年ASCO会议上免疫维持治疗、免疫联合短程化疗、免疫联合TKI类药物等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的依据和指引。

5.jpg


讨论环节中,云南省肿瘤医院董超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子禹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邱萌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杰儿教授就胃癌免疫治疗人群的选择、围手术期治疗理念、新型靶向药物有效率和安全性、后续免疫治疗发展方向及深入分子标志物检测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紧接着进行的就是2021年ASCO食管癌部分的速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樊青霞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作为此部分会议的主席分别致辞,两位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目前食管癌临床诊疗的痛点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共同担任本场的主持人。

6.jpg

7.jp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首先介绍了2021年ASCO食管癌内科治疗的进展。王峰教授指出无论是单药PD-1抑制剂治疗还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均在食管癌患者中观察到客观有效率的提高和生存期显著的延长。ESCORT-1st研究也标志着中国食管癌免疫治疗已经走到了国际领先的地位。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带来的持续缓解时间的延长,为食管癌患者去化疗的治疗方案带来新的思考。但是在未来,食管癌优势人群的筛选、原发耐药机制的克服、联合免疫治疗模式的探索等问题需要后续的临床研究进行更多的追问。

8.jpg


随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戴亮教授梳理了2021年ASCO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放疗及外科治疗的进展。戴亮教授就新辅助治疗的模式、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对比。而在部分人群中的“去手术”治疗的理念,也为不同临床分期的食管癌患者带来了差异化的治疗策略和更为精准的治疗指导。同时,戴亮教授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为免疫辅助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9.jpg


在下半场的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芳芳教授带来了以食管鳞癌术后辅助治疗为主题的分享。刘芳芳教授来自柯杨教授团队,她指出目前食管癌的预后模型的预测因素较为单一,其所在的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整理分析,建立了食管癌术后死亡风险的多维度临床模型,研究成果在2021年6月2日刚刚发表在《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为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人群的选择带来了强有力的依据。

10.jpg

在讨论环节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文扬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姬颖华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佳艺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彦硕教授用简短有力的陈述就基于手术、免疫治疗、放疗和化疗的食管癌综合诊疗模式的创新与改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的最后,陈克能教授为目前和未来食管癌治疗的发展做了充分的总结与展望,也对2021年CGOG大会的成功举行报以最衷心的祝愿,2021年度CGOG大会第一场会议至此圆满结束!CGOG第二日将为大家带来结直肠癌ASCO速递和消化肿瘤免疫专场等内容,精彩不容错过!

 

通讯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谢通  曹彦硕

中国医学论坛报  王淳  编辑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