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卒中患者达到2876万例,其中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394万例,卒中死亡人数为219万例,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卒中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也给病患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近日,由上海卒中学会、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健康心脑 健康中国”卒中临床标准化诊疗项目在苏州昆山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华山)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汪昕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韩翔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洁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罗本燕教授担任会议讲者,与广大临床医生,围绕我国在卒中领域的防治及相关专家建议、共识进行深入交流分享。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病学组副组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春风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关注心源性卒中防治
重视多学科管理
国内首部通络治疗《专家建议》发布
为临床提供标准化方案
小结
董强教授表示,基于充足的临床循证证据,《通心络胶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于近日正式发表于《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他表示,未来,“健康心脑 健康中国”卒中临床标准化诊疗项目将不断推进各级医院,更规范地使用获得循证依据的中成药,为临床治疗保驾护航。
“二十大把中医药放到重要地位,提出了3个观点:传承、创新、发展。”汪昕教授指出,广大基层医生要传承和利用中医的理论指导,结合规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对中医药的理解,发挥中医药在治病防病方面的特色优势,提高卒中综合防治水平。中西医结合,也对我国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