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立体定向放疗(SBRT)是利用影像设备采集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的配合下,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和技术,对人体内肿瘤实施精确定位,将放射线聚集于肿瘤靶区,给予较大剂量照射,使肿瘤产生局灶性破坏,而正常组织受到的损伤降至最低程度。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SBRT效果,树立SBRT作为肝癌根治性治疗理念,本报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教授结合15个情况迥异的小肝癌病例,看图说话,使SBRT适应证更加通俗易懂。
小肝癌患者
SBRT可作为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通常情况下,小肝癌特别是早期HCC患者会接受手术切除或RFA,除非有禁忌症或拒绝手术。病例1和病例2患者有手术切除或RFA指证,但患者拒绝手术或RFA,接受SBRT。
病例1
1、病例简介:
男性,59岁。拒绝手术和射频消融治疗,并选择SBRT。2012年11月13日开始SBRT,PTV 剂量为 5 Gy/次×10次。患者无不适,迄今7年健在。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MRI 显示右叶1.8 cm小结节,动脉期强化,箭头所示。
b. SBRT肿瘤等剂量分布曲线。
c. SBRT后2个月,肿瘤大小同前,动脉期明显强化,正常肝脏接受25Gy放射剂量的区域低密度,为放射性肝损伤。
d.SBRT后4个月,肿瘤稍缩小,动脉相增强,周围正常肝组织萎缩,血供减少,为放射性坏死。
e. SBRT后6个月,肿瘤萎缩坏死,无血供。周围正常组织受到高剂量照射区域亦坏死。
f.SBRT后9个月后,肿瘤基本消失,周围正常肝组织萎缩完毕。
g.SBRT后18个月,肿瘤完全缓解,受损肝组织修复完毕,仅留有疤痕如箭头所指。
h-i.SBRT后6年和7年之后,原留床和高剂量放射区域环状强化,放疗后变化,需与肿瘤复发鉴别。
病例2
1、病例简介:
男,65岁,患者拒绝手术切除,接受SBRT。
2、SBRT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改变:
a. 右肝病灶4.5 cm,肿瘤边缘清楚,动脉期强化明显。
b. SBRT肿瘤等剂量曲线分布,肿瘤剂量54 Gy/6 次。
c.SBRT后2个月MRI动脉相,病灶缩小到2 cm,周边强化,瘤体血供减少无强化,30 Gy区域肝组织低密度,为放射损伤。
d. SBRT后半年MRI,肿瘤完全缓解,周围正常组织增强后低密度,为放射性损伤。
e-f. 分别为放疗后2、3年,肿瘤完全缓解,放射受损区域完全修复,左肝代偿性增生。
g.放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SBRT后AFP快速下降至正常水平。
作者 | 曾昭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