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饮食管理是缓解症状、预防复发的重要环节,但许多患者因缺乏科学指导,容易陷入以下六大误区。本文结合最新研究和临床建议,为你解析真相。
误区一:完全拒绝膳食纤维
许多患者认为“所有膳食纤维都会刺激肠道”,因而彻底避免粗粮、蔬菜和水果。但事实上,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
真相:
- 不可溶性纤维(如麸糠、韭菜、芹菜)可能加重腹泻和腹痛,应限制。
- 可溶性纤维(如燕麦、苹果泥、胡萝卜)可帮助调节肠道功能,在疾病缓解期可适量摄入。
建议:急性发作期选择低渣饮食,缓解期逐步增加可溶性纤维,并观察个体反应。
误区二:蛋白质“吃多或吃少”都不对
部分患者因担心肠道负担而减少蛋白质摄入,或盲目选择高动物蛋白饮食,这两种极端都可能加剧病情。
真相:
- 蛋白质不足会导致肠道修复能力下降。复旦研究发现,低蛋白饮食可能抑制DNA损伤修复,加重炎症。
- 过量动物蛋白(如红肉)可能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增加炎症风险。
建议: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豆制品),每日摄入量根据病情和营养师建议调整。
误区三:忽视乳糖不耐受,盲目戒断乳制品
牛奶等高乳糖食物可能引发腹胀、腹泻,但完全戒断乳制品可能导致钙和维生素D缺乏。
真相:
- 约60%的IBD患者存在乳糖不耐受,需避免牛奶、冰激凌等。
- 可选用低乳糖或无乳糖替代品(如酸奶、硬奶酪),或通过钙片补充营养。
建议:通过检测确认乳糖不耐受情况,个性化调整饮食。
误区四:极端低脂或高脂饮食
脂肪摄入不当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和炎症反应。
真相:
- 高脂饮食(如油炸食品、肥肉)会刺激肠道分泌液体,加重腹泻。
- 过度低脂饮食可能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影响免疫功能。
建议:选择健康脂肪来源(如橄榄油、深海鱼),控制每日脂肪摄入量在总热量的25%以下。
误区五:所有生冷食物“一刀切”
患者常被告知“避免生冷食物”,但烹饪方式可改变食物性质。
真相:
- 生冷瓜果(如西瓜、梨)可能刺激肠道,但煮熟的苹果、胡萝卜泥更易消化。
- 冷藏食物(如隔夜饭菜)需充分加热,避免细菌污染引发感染。
建议:根据个体耐受性选择食物形态,优先选择蒸煮、炖等温和烹饪方式。
误区六:自行制定长期饮食方案
部分患者依赖网络信息或病友经验,忽视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真相:
- IBD患者的营养需求随疾病活动度、并发症(如狭窄、瘘管)而变化,需动态调整饮食。
- 长期低渣饮食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叶酸缺乏,需定期监测。
建议:与消化科医生和营养师合作,制定阶段性饮食计划,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补充。
总结:科学饮食的四大原则
1. 个体化:根据疾病阶段、并发症调整饮食。
2. 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
3. 温和烹饪:减少机械性刺激,避免生冷和粗糙食物。
4. 动态监测: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和肠道反应。
通过避开以上误区,IBD患者不仅能减轻症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记住,饮食管理是一场“持久战”,科学和专业指导是关键!

撰稿:黄诗静 刘成
初审:林斯楠
复审:肖英莲
审核发布:曾志荣
来源:中山一院消化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