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时光淬炼·经典新声 | 邵志敏教授——承经典之基石,驭创新之浪潮,启精准之未来

2025-11-14作者:shaowen资讯

经典筑基,创新拓界,引领乳腺癌精准治疗新纪元。

——邵志敏 教授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关乎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从化疗奠定系统治疗根基,到内分泌治疗实现精准调控,再到靶向药物带来突破性进展,几代中国医者以仁心与智慧,共同铺就了一条从“治愈疾病”迈向“疗愈人生”的进阶之路。那些历经时间淬炼的经典方案,已成为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正式发起“时光淬炼·经典新声:乳腺癌防治医路同行系列访谈”,旨在探讨经典方案在多代医者视角下的价值定位与传承脉络。

本期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围绕经典方案与创新药物的协同策略、乳腺癌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复旦四分型”精准诊疗体系的应用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解读,为临床实践提供系统性指导与前瞻性思考。

video

邵志敏教授专访视频



以经典为基石,以创新为潮涌
——
优化乳腺癌全程治疗新策略

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以蒽环类药物、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和CDK4/6抑制剂等为代表的经典治疗方案已使大量患者获益,构成了坚实的治疗基石。在当前各类创新药物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您认为应如何协同与整合新兴药物和经典基石方案,从而优化乳腺癌的全程治疗策略?

邵志敏1.png

邵志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在腔面型乳腺癌的治疗格局中,内分泌治疗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回顾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邵志敏教授清晰地梳理出治疗演进的脉络:从他莫昔芬的开拓,到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精进,再到CDK4/6抑制剂的革新,治疗体系日益完善,疗效稳步提升。这些经典药物共同构筑了乳腺癌治疗的核心框架,为后续治疗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巩固经典治疗方案的同时,邵志敏教授将目光投向了新兴治疗药物的协同应用。他谈到,针对ESR1突变、PIK3CA突变等特定靶点的新药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精准靶向药物为克服耐药难题、提升治疗效果开辟了新的可能。”同时,ADC药物在CDK4/6抑制剂耐药后的治疗中也展现出独特价值。“随着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我们正在系统性地突破既往的治疗局限。”

尤为重要的是,邵志敏教授强调了“分型精准”理念在未来优化全程治疗策略中的核心作用。“在精准分型的指导下,经典药物与创新疗法能够实现更有效的协同,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他总结道,对疾病生物学特征的深入理解与现代治疗药物的创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乳腺癌诊疗水平持续向前,为患者带来更为广阔的治疗前景。




以局部求精深,以系统谋广博
——
局部与系统治疗双轨并进,引领乳腺癌诊疗新纪元

作为国内乳腺癌领域的领军者,您见证并推动了这一领域诸多重要进展。在您看来,未来乳腺癌诊疗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哪些关键领域?是否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

邵志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癌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聚焦于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两大方面。”邵志敏教授首先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核心路径。他回顾了乳腺癌诊疗近一个世纪的演进脉络:从早期以手术为主的单一模式,逐步发展为药物治疗,再到如今的综合治疗体系,整体疗效已获得显著改善。

在局部治疗方面,邵志敏教授着重阐述了外科与放射治疗领域的持续进步。“外科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保乳手术技术日趋完善,并持续融合创新技术。”随着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及乳房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外科治疗正朝着精准化、微创化的方向持续深化。他特别强调了肿瘤整形外科的进步对于保乳手术的推动,“这能使更多患者不会因为罹患乳腺癌而失去乳房。”同时,他也展望了放射治疗的未来,“无论是在辅助放疗,还是在新辅助放疗领域,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

谈及系统性治疗,邵志敏教授强调了创新药物带来的突破。“例如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各类靶向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正不断拓展治疗边界。”他指出,在创新药物的浪潮中,“分型精准”策略将是提升疗效的关键驱动力。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这两大方面的协同发展,必将引领乳腺癌整体治疗水平持续攀升,为患者带来更光明的希望。



以探源启新途,以分型布精准

——“复旦四分型”擘画乳腺癌精准诊疗新蓝图

当前,乳腺癌的精准诊疗处于从研究探索迈向临床实践深化的关键时期。而您团队主导的“复旦四分型”精准诊疗体系不仅在乳腺癌分子分型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也为临床治疗的精准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您认为这一分型体系未来有哪些值得重点推进的方向?对其在乳腺癌精准诊疗的应用您有怎样的期待?

邵志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当综合治疗的疗效提升面临瓶颈时,‘分型精准’为我们开辟了新的突破路径。”邵志敏教授在阐述其团队主导的“复旦四分型”体系时,展现出深刻的科学洞察与坚定的实践信心。该体系的核心理念在于突破传统分型框架,通过深入探索分子亚型特征,识别更具特异性的治疗靶点。这一创新理念已在三阴性、腔面型及HER2阳性乳腺癌多个亚型中开展系统研究,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

邵志敏教授详细展示了“分型精准”的临床应用价值。他以三阴性乳腺癌为例指出,团队正在深入推进其亚分型探索,特别是在基底细胞样型中,通过在标准化疗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等特异性靶向药物,形成基于精细分型的治疗策略。“该方案在晚期各线治疗及新辅助治疗阶段均展现出显著的疗效提升。”对于腔面型乳腺癌,团队通过四个亚型的精细划分,在特定的RTK驱动型(SNF4)中探索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联合标准治疗的创新方案。研究显示在内分泌治疗耐药后采用该联合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目前,邵志敏教授团队正致力于将这一理念推向更高层级的临床验证。“我们正在开展一系列Ⅲ期临床研究。”他介绍,这些研究覆盖三阴性乳腺癌的辅助与新辅助治疗,以及腔面型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优化,旨在为“分型精准”策略提供更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期待这些研究能取得阳性结果,从而为提升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疗效带来新的契机。”



乳腺癌的诊疗进阶,是一条从传统“粗放杀伤”向现代“精准调控”不断演进的探索之途。协同整合经典基石方案与新兴药物策略,已成为优化全程治疗的核心环节。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双轨并进,奠定了技术发展的核心框架。“复旦四分型”体系的构建与验证,为实现真正的“分型而治”开辟了关键路径。相信未来,以精准为导向,以经典为根基,以创新为驱动,中国乳腺癌防治必将迈向更高台阶,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专家简介


邵志敏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复旦特聘教授 

  • 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复旦大学肿瘤、乳腺癌研究所长、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 第八届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

  • St.Gallen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

审校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邵志敏教授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简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