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芪苈强心在未来心衰指南中的地位值得期待

2021-05-14作者:CMT快讯资讯
心力衰竭非原创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是当前我国心衰诊疗领域最新的一版指南。这部指南特别强调了我国心衰相关研究证据的引用,并引入中药治疗心衰的章节。络病理论指导的芪苈强心胶囊在指南中作为唯一的中成药被推荐应用,同时指南指出,希望研究者开展这一通络中药以死亡率等硬终点为研究主要评价指标的临床研究,并对芪苈强心胶囊在心衰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给予了期待。


在近期成功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专家高峰论坛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作为芪苈强心胶囊系列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以“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在未来心衰指南中的地位”为题作学术报告,并对芪苈强心胶囊在未来领域内指南中的地位进行了展望。


现整理李新立教授报告精粹与大家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513143717.jpg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 



2013年,首个关于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循证医学研究发表于JACC


李新立教授介绍,芪苈强心胶囊由黄芪、附子、人参、桂枝、陈皮、葶苈子、泽泻、香加皮、丹参、红花、玉竹11种中药组方而成,可“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缓解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尿少水肿等症状以治“标”的同时,还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与交感神经、抑制心室重构以治“本”。


2013年,在高润霖院士、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委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完成了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循证医学研究,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循环顶尖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李新立教授直言:“中国的研究者在JACC杂志发表一项祖国医学的相关研究,实属不易。”


该研究共纳入512 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慢性心衰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芪苈强心胶囊或安慰剂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疗效替代指标,即12周治疗期间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标准治疗+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NT-proBNP降低超过30%的患者比例较单独标准治疗组增加16%(47.95% 对31.98%,P<0.001)。在研究的次要疗效指标中,芪苈强心胶囊组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因心衰再入院等)发生率同样较单独标准治疗组显著降低(4.51%对10.93%,P=0.008),其中,对于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再入院的患者,芪苈强心胶囊组分别有4例和8例,单独标准治疗组分别为7例和16例,由这两者复合作为终点事件,两组的例数分别为12例和23例,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李新立教授指出,目前心衰领域的创新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均是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被证实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入院方面优于单独标准治疗组,因而被指南纳入到一线标准治疗策略中,对于芪苈强心胶囊,评审专家希望研究者再将这两个事件作为主要的疗效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在不良反应方面,李新立教授解析道:“论文评审时,很多西医专家认为中西医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可能会受到一定挑战。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入选的患者都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严重和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中应用是安全的。值得指出的是,芪苈强心胶囊的这项研究还被JACC评选为当年的学术亮点之一,编辑部评论道:‘该研究表明,中药可与西药治疗协同起效,增加心衰患者的获益。’”


基础研究验证芪苈强心胶囊用于心衰治疗的强大作用



通过循证研究验证了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后,李新立教授团队“马不停蹄”,利用心肌梗死、心肌病、高血压性心室肥厚等动物模型开展系列研究,共发布8篇SCI论文,并成功申报2017年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芪苈强心方防治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芪苈强心胶囊的组方中,陈皮、桂枝、丹参和红花4种成分可共同作用,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进而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在各类动物模型中,芪苈强心胶囊的干预都得到了阳性结果。


李新立教授介绍,“通过请教中医大家,我们了解到在芪苈强心胶囊的组方中,陈皮可流畅气机,桂枝能温通心阳,而丹参和红花可活血化瘀,与西医学的强心、扩血管思路相似。我们的研究发现,这4种药物能上调PPAR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抑制剂的作用相似。由此可见,应用芪苈心强胶囊这一复方中药的作用强大。我们的这一系列工作向国外的专家很好地展示了,芪苈强心胶囊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绝对是有依据的。”


李新立教授团队的基础研究工作得到领域内的广泛认可,其中包括芪苈强心胶囊用于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索在内的“心室重构创新靶点与活性药物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时,以上述系列循证研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新立教授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


“修心之路,志在高远” ,硬终点研究将为芪苈强心胶囊进入标准治疗流程提供依据



循证证据推动指南更新,近年来心衰治疗领域进展显著,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指南持续更新。尽管有了系列基础研究奠基以及应用NT-proBNP替代疗效指标为主要终点的循证研究支持,芪苈强心胶囊已得到了我国指南的推荐,但要进入到心衰的标准治疗流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以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入院为硬终点的临床研究。


基于此,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李新立教授团队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中医药现代化专项”《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子课题五——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QUEST)。这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RCT),以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衰恶化再住院率为主要研究终点,评估了在心衰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对比安慰剂的疗效与安全性,与当前标准治疗药物RASS抑制剂等既往开展的临床评价完全一致。研究方案已于2020年2月在《英国医学委员会补充医学与治疗》(BMC Complement Med Ther)杂志正式发表。


研究启动至今,李新立教授与国际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积极进行学术交流,探讨QUEST研究及其方案,这其中即包括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普费弗(Marc A. Pfeffer)教授。李新立教授介绍,“Pfeffer教授在全球心血管领域享有盛名,他是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心衰治疗的奠基人。对于QUEST研究方案,Pfeffer教授高度肯定,并表示后续会关注该研究。他还指出,如果研究能得到阳性结果,那在传统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芪苈强心胶囊将有助于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的临床管理。”


QUEST研究共由我国126家医院联合开展,预计入组3080例患者,目前已入组完成超过80%的患者,李新立教授非常期待这一研究的结果,也希望这一循证研究能够推动指南的修改,助力芪苈强心胶囊进入心衰标准治疗流程,真正实现心衰治疗的中西医结合,让我们的祖国医学走向世界。



总结


不断深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给予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信心,络病理论指导的芪苈强心胶囊用于心衰治疗,并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被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给予了极高的期待。李新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1月,ACC发布了最新版优化心衰治疗的专家共识,未来芪苈强心胶囊是否能进入这一共识推荐的治疗策略中,让我们期待QUEST研究的结果。


(寒林  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