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古时几则医家楹联想到的

2018-01-2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人文

作者:王洪武

timg_副本.jpg

春节将至,又想到旧报上的几则医家楹联。

浙江宁波名医范文甫的门联写着:“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

江西吉水一位医生兼开一家中药铺,他在中药铺门面上高挂:“但祈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湖南湘乡有位老医生的常用对联为:“何须我千秋不老,但愿人百病莫生”;

……

这些楹联都竭诚地表达了这些老医人“一事当前,先替别人着想”的高尚情操和医德,读来让人敬佩之至。

也许是“时代不同”了,观点亦不一样。日前,笔者听到一则让人笑不出来的新笑话。

某乡间一位赵医生,一渔民让他治脚上脓疮,迟迟不得愈合,渔民每次来用药都带上两斤鲜鱼。一日,这渔民又提着一串鱼来了,赵医生不在家,师娘便按规矩给其上了好药。医生回家得知后,气得两手一摊,直怪老伴:“这一来好了,吃屁吧!”原来赵医生每次用的都是让其要好不好的药,以拽住渔民不断地给他送鱼。以后当地老百姓就给编了个“赵医生医口子——吃屁吧”的歇后语。

这事儿尚属传闻,确实与否,不敢定论。不过,时下医务人员的医德到底如何,有少数恐怕让人不敢恭维。这里且不说有些医疗部门将旨在使人少生病、不生病的防治工作与日淡化,即便是被强化的诊病治病业务,不少人的眼光儿也是暗暗盯住病人的口袋而行动的。不是么?有些医生为了单位、个人利益,对一些本来并不难诊断的“小玩意”,往往也让病人左一个照镜子、右一个拍片子,像体检一样,一关又一关地查,开药更是“满单子划”,害得许多病人,公费也窘迫,私费更要哭。遇到疑难病症,即使有医治希望,也害怕风险,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放弃责任担当。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诚然,搞医务工作也需“吃饭”、“吃好饭”,但这决不能不讲医德而胡来。须知:修身如执玉,积德胜积金。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事实上,医生让人少花钱、治好病,民强国富,他的生活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医院间的竞争,同样离不开医技和医德两件宝。舍其一都是没有出路的。

若广大医务工作者能继承并发扬好古人那种爱国爱民的“独贫”精神,妙手医病,热心暖人,则人民大喜,范文甫等名医在天有灵也会为“吾愿更有后来人”而高兴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