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CRP、hsCRP和PCT含义精解》问题:CRP明显升高一定是有细菌感染吗?
答案:不是,在非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胰腺炎、心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病等也会出现明显升高。
本期作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梁艳华
审校: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袁静
除白细胞、CRP、PCT等常见的炎性指标外,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免疫球蛋白E(IgE)也是临床上常用的炎性指标,对判别不同的感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红细胞沉降率(以下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正常范围:男性为0~15 mm/1小时,女性为0~20 mm/1小时。白细胞的增高及其分类变化直接受细菌素、组织分解产生等影响,故变化出现早;对急性炎症的诊断、疗效观察更为重要。而血沉增快乃继发于急性反应时相产物的增多,特别是受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等影响。相对来说,出现较晚,急性感染发生后2~3 d,可出现血沉增快。故ESR对观察慢性炎症特别是判断疗效更有价值。风湿热为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活动期时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变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
一般情况下,血沉在临床的应用上,主要是观察结核、风湿热等疾病。ESR亦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如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盆腔炎性包块与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胃癌与胃溃疡等,均为前者增快;后者正常或略增快。
另外,慢性炎症者如结核或风湿病时,血沉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正常。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一种酶。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酶的活性会增高,故临床上可以把NAP作为一种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阳性反应为在胞质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颗粒,反应强度分为5级,即-、+、2+、3+、4+。反应结果以阳性反应细胞的百分率和积分值来表示。血涂片经染色反应后,在油镜下,连续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记录其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即为阳性率;并对所有阳性反应细胞逐个按其反应强度作出+~4+的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相加,即为积分值。参考值: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
NAP常作为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在感染性疾病方面,急性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升高,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低。因此,NA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 另外,有研究人员发现,各种不同细菌、寄生虫、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霉菌,其NAP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球菌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增高;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杆菌感染时,NAP活性减低,可能与粒细胞中的NAP缺乏有关。立克次体、衣原体感染时,NAP活性虽然不及球菌感染时增高明显,但较杆菌感染、病毒感染有明显差异(p<0.01)。不同类型的类白血病反应,虽然都有白细胞增多和幼稚细胞出现,但球菌所导致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NAP活性明显增高,而杆菌、结核杆菌、病毒所导致的单核、淋巴增多类白血病反应,NAP活性明显减低,其原因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粒细胞颗粒溶酶体酶减少和缺乏;另一方面,因为病毒所致酶的功能障碍所导致。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
【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
血清:100~300 U/L;
尿:560~2050 U/L;
脑脊液含量为血清的1/10。
LDH增高: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心肌梗死、横纹肌损伤、心肌炎、恶性肿瘤、肾病、肺梗死、巨幼细胞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妊娠等。
另外,LDH是一种含锌离子的金属蛋白。在机体无氧酵解及糖异生反应中扮演重要酶学作用。机体炎症反应加重时,组织细胞中酶活性增强,氧化还原反应加快,进而使LDH释放量增加。且有研究表明,正常人体血液中LDH含量很低;而在细菌、真菌及分枝杆菌感染时则会显著升高。因此,LDH分泌量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
白细胞介素-6(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IL-6产生后,诱导产生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与炎症性疾病及感染程度直接相关。IL-6能更快地诊断早期炎症及预警脓毒症的发生。另外,IL-6半衰期要短于CRP和PCT,能更快地反应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研究显示,细菌感染后IL-6迅速升高,PCT在2 h后增加,而CRP在6 h后才迅速增加。不同炎症性疾病,IL-6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细菌感染中IL-6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并且随炎症和感染程度的增加,IL-6水平逐渐升高。
1)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炎、艾滋病、硬皮病、酒精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肾小球肾炎及银屑病等均显示IL-6水平增高,而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2)心肌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移植排斥及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等与IL-6升高有关。IL-6水平与左室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是后续严重临床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3)烧伤、创伤和器官移植与IL-6也有密切的关系。IL-6水平越高,死亡风险越大。
TNF-α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够被多种刺激物诱导产生,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及调节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当机体受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细菌内毒素脂多糖及病毒等因素刺激后,TNF-α是产生最快且达到高峰的时间最早的一种炎性介质,但其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很快下降至正常。
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感染中,血清TNF-α含量和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中有大量TNF。在脓毒败血症、感染性肺炎等严重炎性疾病时血清中TNF含量明显增高。许多寄生虫病患者中TNF含量也发生显著改变。疟疾抗原、病毒和细菌均可诱导TNF产生,TNF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疟疾作用。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脂多糖(LPS)成分,是革兰阴性菌生长时释放或死亡后裂解出来的毒性产物。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是非结合的游离脂多糖。
早在1988年研究指出,内毒素含量是临床上预测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有效指标,内毒素正常可以排除发生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可能。在疾病的进展中内毒素水平的不断升高可预示为脓毒血症或病原菌的重复性感染,内毒素水平在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中不会升高。在临床有效的抗菌感染治疗后,内毒素水平可在数天内下降到正常参考区间内。因此可把内毒素作为一个良好的预后指标;如果脓毒血症患者的内毒素水平始终不降并维持在高水平,这预示炎症性感染的持续存在,也说明其预后不良。
正常人群IgE水平受环境、种族、遗传、年龄、检测方法及取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以致各家报道的正常值相差甚远。成人血清IgE水平约在20~200 IU/ml之间,一般认为大于333 IU/ml(800 ng/ml)时为异常升高。
IgE升高相关的常见疾病有:过敏性哮喘、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麻风、类天疱疮及某些寄生虫感染等。上述疾病时IgE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在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时最为显著,其值可达5000~20000 ng/ml。除了此病和特应性皮炎以及在花粉季节之外,任何血清总IgE水平大于5000 ng/ml的患者,均应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点击图片↑↑,累计打卡有福利
(本文转载须申请授权,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
在ESR、NAP积分、LDH、IL-6、TNF-α、内毒素、IgE这些指标中,哪些指标的升高在一般细菌的感染更具有意义?
请在评论区写下您的答案。本次活动期间,将不定期抽取优秀评论者给予惊喜礼物~)
梁艳华 主治医师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袁静 主任医师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曾丽娇:真菌感染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