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服用益生菌是否可以改善抑郁症状?

2022-01-23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抑郁

作者: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  范小伟


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其病因包括遗传、神经系统、炎症、人格、认知和环境因素等。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模式,包括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其目的是通过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或适应不良的认知模式来缓解症状,但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有研究证明抑郁症状与肠道屏障功能下降、炎症相关;益生菌种类可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可以改善行为和情绪。


最近有一项随机、三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探讨了益生菌是否可以改善抑郁症状;该研究随机纳入71例贝克抑郁量表评分(BDI)≥12分的抑郁症患者和20例BDI≤10分的非抑郁患者;将抑郁患者随机分成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并且进一步将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分为轻中度(BDI:12-28分)和重度(BDI:>28分)抑郁亚组。

微信图片_20220114141356.jpg

试验组服用益生菌补充剂8周,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分别留取粪便标本,并且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1个月后随访时完成迷你国际神经精神量表(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MIN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项(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21,DASS-21)、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莱顿抑郁敏感性指数-修正版(Leiden Index of Depression Sensitivity-Revised,LEIDS-R)及饮食调查问卷评估。根据MINI的评估将纳入的抑郁患者分为不能诊断的、亚临床诊断的、临床诊断的抑郁症。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确定服用8周益生菌补充剂是否会减轻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2.确定益生菌治疗效果在不同抑郁程度个体中的反应;次要目的是调查益生菌对悲伤情绪的认知反应的潜在影响。



该研究数据显示:



1)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在BDI、BAI、DASS-21评分无差异,各亚组在BDI、BAI、DASS-21评分上也无统计学差异;

微信图片_20220114141404.jpg

微信图片_20220114141408.jpg

2)益生菌组中临床诊断的抑郁症患者在不同的随访点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2)= 19.14,p = .00), 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事后分析,并应用Bonferroni校正,得出显著性水平P<0.017,益生菌组临床诊断的抑郁症患者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Z=−2.31. p=.02),干预前和1个月后随访时 (Z= 3.29 p=.00); 以及干预后和一个月后随访时(Z= 2.64) 具有统计学差异。


3)益生菌组的患者在干预后的认知反应评分低于安慰剂组(F(1,67) = 4.21, p = .04);轻中度抑郁患者认知反应得分较干预前下降(F(1,30) = 7.89, p=. 01), 重度抑郁患者无差异(F(1,33)= 0.02,322 p=.89)。


4)43名患者提供了干预前后的大便样本,22例来自益生菌组,21例来自安慰剂组;参与者在干预前的人口统计数据、MINI、BDI-II、das -21、BAI、LEDS-R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菌群内的α多样性(不同类群数目)或β多样性(群落组成)在安慰剂组和益生菌组干预前后粪便样本中无统计学差异。


5) 所有参与者的肠道菌群由拟杆菌门(总平均值47.42% 17.63)和厚壁菌门(总平均值49.66% 14.96)主导; 但在任何分类水平上,抑郁和非抑郁患者的相对丰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 亚组分析也未见显著差异;瘤胃球菌的OTU (OTU ID = 360015)与DASS的抑郁评分呈显著(Spearman相关p = .04)正相关(0.37)。

本研究以新兴文献为基础,将肠道菌群与心理健康联系起来,研究了益生菌作为改善心理健康的潜在机制的效用,总的来说所有参与者都表现出抑郁症状的改善,说明这些益生菌本身并不是减轻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同于安慰剂。


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的参与者表现出认知反应性的显著降低,尤其是在轻中度亚组,益生菌可能作用于导致抑郁的认知过程。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是,更长时间的试验可能会揭示不同组在抑郁症状上的差异,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的变化可能会转化为情绪的变化。益生菌没有显著改变抑郁个体的微生物群,但瘤胃球菌和DASS抑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检测该菌是否在抑郁症中发挥作用。


来源: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心理科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