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全球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中国该怎么办?

2020-05-22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诊疗进展基层解惑

新冠肺炎何时结束?俨然成为“世界之问”。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近日表示,新冠病毒或许永远不会消失,全世界要做好与之共存的思想准备。

与迈克尔·瑞安相似的观点并不鲜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也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

新冠病毒长期存在,将对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改变。中国应为此作何准备?正在此间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有话说。

谋布局:完善防控政策设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是世界各国长期面临的重大挑战。此次疫情,中国经不懈努力有效控制疫情发展,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但不可否认,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一些短板。

做好长期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准备,首先应从政策设计层面着手,即完善公共卫生制度体系。

王辰给出三点建议:医学教育方面,建立真正吸引优秀人才的机制;医学研究方面,构建一个能够统筹国家医学研究大格局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疫情防控方面,要建立医防结合、医防融合的疫情应对机制。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看来,健全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须有法律支撑,因此需完善法制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保障。

近年来,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等的调整较大,法制建设未及时修订与调整,部分法律条款已显滞后。皮剑龙认为,下一步应对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法律规范进行更新、修订,也可考虑以司法解释形式引申到相应领域。

他还表示,应加快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立法工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进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规范的制定。中央则应加强对地方立法的技术指导。

备粮草:充足医疗物资储备

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中国建立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体系,在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疫情前期,全国多地医疗防护物资告急,口罩、消杀用品等严重短缺,导致不法商贩哄抬物价、非法经营,一定程度暴露出医疗物资储备制度在应急管理中的不足。

湖北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认为,当前,亟须科学规划和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全国疫情防控物资统一调度机制,统筹协调安排防控资源。

他建议,建立多层次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发展央储、地储、个性化储备相结合的模式;结合经济水平、人群活动等因素,增加中央和区域储备预算;完善医疗物资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时监控储备药品、医疗器械和占用资金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大量采购应急物资。同样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何大春就此建议,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采购管理体系和采购管理制度,借助信息化技术在国家层面构建统一电子化平台,这对解决重大疫情灾害发生时物资“紧急”与“短缺”问题极为重要。

心理战:学会与疾病共存

史学家认为,大流行疾病通常存在医学和社会学两种意义上的“终结”。在当前世界各国加速研制应对病毒疫苗及特效药物之际,帮助人类不再恐惧疾病同样至关重要。

换言之,大流行结束很可能并非是我们征服了疾病,而是厌倦了恐慌模式,学会与疾病共存。在此意义上,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进一步认知和自身的心理建设便成为当务之急。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曾芳认为,通过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实践,民众也开始认识到,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治的。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的可能,进而做到“心安而不惧”。

人类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面对未知疾病。在曾芳看来,每经历疫情都是对个体抵抗力的考验。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可能下,最重要是增强自身体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积极防护。

另一方面,疫情也是对社会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世界范围内疫情仍在蔓延,中国新冠肺炎的阴霾尚未散去,我们当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沉稳应对这场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大考。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