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7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第一次获批用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肿瘤的治疗,MSI-H/dMMR也成为第一个“泛瘤种”肿瘤标志物。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现将ICIs在MSI-H/dMMR肿瘤中的临床证据做一梳理。
MSI-H/dMMR 肿瘤简介
在DNA复制过程中会出现错配错误,而MMR系统就充当了可以识别这些错配错误的安全保障体系,将错配的碱基对进行剪切,并合成新链进行修复。MMR系统包括MLH1,MSH2,MSH6和PMS2等蛋白成员。
人体内整个基因组有很多短串联重复序列区域,这些重复DNA区域被成为“微卫星”,在复制过程中易于滑动而出现错误,因此非常依赖于MMR系统进行修复。当MMR系统出现异常时,引起dMMR,不能对微卫星复制错误进行识别和修复而造成MSI,就有可能导致移码突变,引起肿瘤相关基因出现异常,进而诱导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MSI-H/dMMR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最为常见,约占CRC中的15%。dMMR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MMR基因发生胚系突变导致遗传性肿瘤易感综合征——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约占CRC中的3%,另一种则是MMR基因表观修饰失活引起的散发病例,以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最为常见,约占CRC的12%。此外,MSI-H/dMMR也见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等其他肿瘤。
转移性MSI-H/dMMR肿瘤通常预后劣于错配修复完整(pMMR)肿瘤,对常规化疗的敏感性更差。然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近年研究显示,由于识别和修复自发突变缺陷,dMMR肿瘤的体细胞突变高达pMMR肿瘤的10~100倍。此外,dMMR肿瘤具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微环境还强烈表达PD-L1,CTLA-4,LAG-3和IDO等配体,因而产生“非自身”的免疫源性抗原,可能对ICIs非常敏感。
后续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也确实证实了这个假说。
ICI 对 MSI-H/dMMR 肿瘤的二线治疗证据
2015年,KEYNOTE-016研究首次报道帕博利珠单抗用于MSI-H/dMMR的转移性CRC(mCRC)及非CRC肿瘤中的临床活性,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是一项2期研究,41名MSI-H/dMMR mCRC(队列A),pMMR mCRC(队列2)和MSI-H/dMMR非CRC肿瘤(队列C)的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10 mg/kg Q14d治疗,结果显示dMMR mCRC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0%(4/10),20周无进展生存(PFS)率达到78%,队列C的疗效类似,ORR 71%,20周PFS率67%。而pMMR mCRC患者的ORR为0,20周PFS率11%。研究初次证实MMR状态可以预测ICI的临床获益。
之后开展了KEYNOTE-164研究。接受过≥2线标准治疗(队列A,n=61)和≥1线治疗(队列B,n=63)的MSI-H/dMMR mCRC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Q3W治疗2年。两队列分别随访31.3个月和24.2个月,ORR都是33%,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未达到,中位PFS期分别是2.3个月和4.1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是31.4个月和未达到,而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仅16%和13%。基于这些研究结果,2017年5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MSI-H/dMMR mCRC的二线治疗。
同年,CheckMate 142研究也公布了结果。74例至少接受过一线标准治疗进展后的MSI-H/dMMR mCRC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3 mg/kg Q2W直至疾病进展,中位随访12.0个月后,ORR达到31.1%,68.9%的患者疾病控制超过12周,34.8%的患者疾病反应超过12个月,12个月PFS率50.4%,OS率为73.4%。无论PD-L1表达,肿瘤BRAF/KRAS突变状态和林奇综合征病史,患者都有反应。2017年7月,纳武利尤单抗获得FDA批准用于MSI-H/dMMR mCRC的二线治疗。
CheckMate 142研究的一个双免疫治疗队列在2018年公布了结果。119名经治的MSI-H/dMMR mCRC患者接受了纳武利尤单抗3 mg/kg+伊匹木单抗1 mg/kg Q3W×4周期,之后纳武利尤单抗3 mg/kg Q2W治疗。中位随访13.4个月,ORR达到55%,12月PFS率71%,12月OS率85%。不良反应可控,3~4级TRAE发生率32%。非直接对比显示联合方案似乎比单药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获益风险比良好。2018年,FDA加速批准了联合方案用于MSI-H/dMMR mCRC的二线治疗。
目前一些国产免疫药物在MSI-H/dMMR肿瘤中的研究也在进行。替雷利珠单抗治疗MSI-H/dMMR晚期实体瘤的1/2期研究中,12名可评估的mCRC患者ORR 29%,其他疗效数据尚在成熟中。
ICI 对 MSI-H/dMMR 肿瘤的一线治疗证据
2020年,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SI-H/dMMR mCRC的KEYNOTE-177研究荣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中,307名初治患者随机接受帕博利珠单抗 200 mg Q3W治疗或化疗(氟尿嘧啶类±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中位随访32.4个月进行第2次中期分析,两组的中位PFS分别是16.5个月 vs 8.2个月(HR 0.60,P=0.0002),推测24个月随访的平均生存为13.7个月对10.8个月,ORR 43.8%对33.1%,24个月时83%和35%的患者依旧持续反应。3级以上TRAE分别是22%对66%。由于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SI-H/dMMR mCRC可显著延长PFS,且不良反应更低,2020年6月,FDA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SI-H/dMMR mCRC患者的适应证。
CheckMate-142双免疫一线治疗45例患者的探索结果也在去年ASCO上进行了更新。中位随访29.0个月,研究者评估的ORR 69%,中位DoR未达到,71%的患者反应持续超过12个月,24个月的PFS率74%,OS率79%。目前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MSI-H/dMMR mCRC的3期研究正在进行中,结果拭目以待。
小结
MSI/MMR状态的发现是免疫治疗史乃至整个肿瘤治疗史的巨大突破,体现了精准医学的精要,使得不分瘤种、分型而治成为可能。而MSI-H/dMMR肿瘤的最佳治疗模式依旧值得持续探索。
来源:一嘉医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