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杨金奎教授:通过眼研究肾,预测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CDS 2020

2020-12-23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会议
原创
CDS 202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于2020年11月25-27日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20~74岁人群诊断失明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高、危害大。而糖尿病肾病也是大家熟知的另一类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同样不容小觑。


在11月27日上午举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题研讨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杨金奎教授将这两类糖尿病并发症结合起来,分享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型生物标志物最新进展——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杨金奎教授.jpg

杨金奎教授


杨教授指出,实际上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肾病(微血管病变)、卒中、冠心病(大血管病变)存在重叠的病理生理过程。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者可并存,其发病机制一致。但糖尿病肾病诊断相对较困难,早期诊断手段如肾穿刺活检,为有创手段;其他如尿液检查,其中微量白蛋白尿(MAU)是目前临床唯一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手段,但存在诊断准确性不高的弊端。


2007年美国肾脏疾病基金会建议,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联合用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一项为期15年的前瞻性研究也发现,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显著相关,视网膜血管的形态特征可独立预测肾功能受损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杨教授形象地解释道,与“看不见”的肾相比,通过“看得见”的眼,即通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糖尿病肾病,相对更容易。


杨教授团队的工作即致力于从视网膜病变探索肾病的早期诊断,研究探索威胁视力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特异性尿蛋白是否可称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的指标。


团队对210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0 ml/(min·1.73 m2)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中5.3年的随访。PDR特异性尿蛋白用于预测慢性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1.73 m2)]。


数据分析显示,在队列研究中,基线尿结合珠蛋白≥20 ng/min的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HR=3.27,95% CI:1.41~7.58,P = 0.006)。


尿结合珠蛋白和微量白蛋白尿都低的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仅为3.2%;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9.5%;尿结合珠蛋白增高的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最高的是,微量白蛋白尿和尿结合珠蛋白均高的的患者,发生率高达22.4%。


该研究结果提示,视网膜病变特异性尿结合珠蛋白可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


中国医学论坛报  潘慧敏  发自苏州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