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性,73岁。
主诉:下咽癌术后7月余,发现下颌肿块6月余。
现病史:患者2020年9月18日就诊病理示“右梨状窝”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9月28日于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全喉切除+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永久性气管造瘘术”。2020年12月患者发现下颌包块,未予特殊诊治。次年1月下颌肿块明显增大,伴轻微疼痛,吞咽不利;考虑系下咽癌术后局部复发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于2021年2月23日再次就诊。
既往史:11年前行“阑尾切除术”。
个人史:吸烟40余年,平均14支/天,少量饮酒,戒烟酒1月。
下咽癌术后局部复发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2020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利伴疼痛,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无呼吸困难。
2020年9月14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喉镜示:左侧梨状隐窝占位?颈部CT提示:1.左侧梨状隐窝内占位性病变;2.颌下多发淋巴结肿大。9月16日西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NBI喉镜示:双声带边缘平整,左披裂、左声带固定,右披裂、右声带活动良好,闭合不良,左侧披裂后壁、环后区左侧可见不光滑肿物越过中线;NBI模式下肿物表面可见异常新生血管,右披裂、右梨状隐窝未见异常。
9月18日病理示“右梨状窝”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遂于9月28日于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全喉切除+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永久性气管造瘘术”,术后病理提示 “右梨状窝”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感染、坏死。
12月患者发现下颌包块,无触痛,无红肿、破溃、流脓,未予特殊诊治。次年1月该肿块明显增大,伴轻微疼痛,吞咽不利,我院考虑系下咽癌术后局部复发伴颈部淋巴结转移,2月23日再次就诊于我院。
该患者胸腹部CT检查未见明显远处转移病灶(如图1)。
2021年2月25日
图1
头颈部CT提示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左侧下颌区占位,伴坏死不规则强化,侵及眼旁间隙及咽部,怀疑复发可能(如图2)。
2021年2月25日
图2
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非鼻咽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推荐未做放疗的复发/转移头颈鳞癌患者进行以放疗为主的治疗(如表1)。
表1
2020年6月22日该患者开始根治性放疗,PGTV 6600cGy/PTV1 5400cGy/PTV2 5400cGy,SIB同步推量,考虑诱导阶段出现Ⅲ度骨髓抑制,计划同步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前瞻性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KEYNOTE-048研究[2]中对比了帕博利珠单抗、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与EXTREME方案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PD-L1 联合阳性分数(CPS)≥1分和CPS≥20分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总生存期(OS) 优于EXTREME组。帕博利珠单抗组中,肿瘤PD-L1表达阳性患者的缓解率高于阴性患者,同时,与EXTREME治疗方案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安全性更优,帕博利珠单抗+化疗方案安全性与EXTREME方案相当。
2021年2月26日,患者行PF方案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具体方案:第一周期(2021-3-19至2021-3-26):顺铂40 mg ivdrip d1-3+氟尿嘧啶750 mg ivdrip d1-5+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ivdrip d1。出现Ⅲ度骨髓抑制,白细胞2.91×109/L,中性粒细胞1.65×109/L,血小板36×109/L。
3月29日调整行PF方案减量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2周期,具体方案:第二/三周期:顺铂30 mg ivdrip d1-3+氟尿嘧啶500 mg ivdrip d1-5+帕博利珠单抗200 mg ivdrip d1。
头颈部CT复查结果(如图3)。
图3
在本病例中,患者为下咽癌术后局部复发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不可切除情况下,使用根治性放疗进行治疗。在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后,该患者治疗方案调整为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并取得不俗效果。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非鼻咽癌)的治疗,从最初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到基于铂类的联合化疗,到靶向治疗药物,再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此类患者的治疗方式不断进步,为这些难治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带来持久应答,降低了治疗毒性[3]。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与特异性、扩大适应证,同时减少药物副作用、增加安全性,仍需未来的持续探索!
刘 锐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参考文献
1.Gildener-Leapman N, Ferris RL, Bauman JE. Promising systemic immunotherapie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al Oncol. 2013 Dec;49(12):1089-96. doi: 10.1016/j.oraloncology.2013.09.009. Epub 2013 Oct 11. PMID: 24126223; PMCID: PMC4861147.
2.Pembrolizumab alone or with chemotherapy versus cetuximab with chemotherapy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KEYNOTE-048):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study. Lancet. 2019 Nov 23;394(10212):1915-1928. doi: 10.1016/S0140-6736(19)32591-7. Epub 2019 Nov 1. Erratum in: Lancet. 2020 Jan 25;395(10220):272. Erratum in: Lancet. 2020 Feb 22;395(10224):564. Erratum in: Lancet. 2021 Jun 12;397(10291):2252. PMID: 31679945.
3.郭晔,白春梅,李志铭.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免疫治疗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32(7):572-57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