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房颤或房扑的长期风险

2023-06-14作者:壹生心血管学院资讯
非原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武汉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分享

卵圆孔未闭(PFO)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无明显原因的卒中患者(隐源性卒中)中患病率高达45%,且患者通常都很年轻。对于年龄≤60岁的PFO相关卒中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法是经导管PFO封堵治疗。与单独抗栓治疗相比,该手术卒中复发和大出血的风险均降低。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AF)是心源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PFO封堵后潜在的手术相关并发症,这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发现,并在最近的荟萃分析中得到强调。但PFO封堵术是否也与AF发生的长期风险相关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长期随访观察经导管PFO封堵术后发生AF的长期风险,并将其与PFO诊断后但未行封堵治疗以及普通人群中发生AF的风险进行对比。 


研究简介

本研究是来自于丹麦的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招募2008年-2020年期间接受PFO封堵术的所有成人(≥18岁)患者。该研究包含三个队列,PFO封堵队列PFO诊断队列(诊断为PFO,但未行封堵治疗)和PFO匹配队列(与PFO封堵队列进行背景人群匹配),研究结局是首次确诊AF。

在本研究中,PFO封堵队列有817例,PFO诊断队列有1224例,匹配队列有8170例。在PFO封堵队列中,有54例发生AF,其中42例(78%)为早期结局(术后≤3个月),12例(22%)为晚期结局(术后>3个月)。此外,在PFO诊断队列和匹配队列中,分别有35例和51例发生AF,下图展示了三个队列中5年内发生AF的风险。


image.png


在PFO封堵队列中,AF发生风险在术后的前几个月迅速增加,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缓慢增加。前3个月内的风险为5.2% (95% CI: 3.7-6.8),之后的风险为2.7% (95% CI: 0.9-4.4),AF的总发生率为2.9例/100人年。在PFO诊断队列中,前3个月AF的风险为1.6% (95% CI: 0.9-2.4),此后的风险为3.0% (95% CI: 1.2-4.8),AF的总发生率为2.0例/100人年。同样,在匹配队列中,发生AF的前3个月风险为0.1% (95% CI: 0.02-0.2),之后的风险为1.1% (95% CI: 0.7-1.5),房颤的总发生率为0.3例/100人年。

此外,本研究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年份、合并症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还计算了AF发生的相对风险。与诊断队列相比,PFO封堵队列的前3个月AF发生率升高(HR为2.3,95% CI: 1.3 - 4.0),3个月后趋于平稳(HR为0.7,95% CI: 0.3-1.7)。长期来看,5年AF发生率也更高,HR为1.7(95% CI: 1.1-2.6)。与匹配队列相比,PFO封堵队列在前3个月内AF发生率高出约50倍(HR 51, 95% CI: 21-125),但此后也相当稳定(调整后的HR 2.5, 95% CI: 1.2-5.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不能排除长期发病率的小幅增加,但即使发病率增加2.5倍,绝对风险仍然很低,因为背景人群的潜在发病率非常低。


image.png


分层分析显示,PFO封堵后发生AF的风险与性别无关,各年龄组之间也大致相似,不同合并症之间也没有观察到实质性的差异。敏感性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因此,与未封堵治疗的PFO患者和匹配队列相比,经导管PFO封堵术3个月内AF发生率较高,但长期风险并没有增加。

PFO封堵术的临床保护意义毋庸置疑,因为随机试验一致报告术后卒中的风险降低,但术后AF问题仍有争议。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术后早期AF发生是一种良性的、短暂的现象,与继发于器械植入的房间隔局部刺激或炎症有关,通常会随着封堵器的内皮化而消失。当然,术后AF的预后,比如复发性卒中,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


参考文献:Skibsted CV, Korsholm K, Pedersen L, Bonnesen K, Nielsen-Kudsk JE, Schmidt M. Long-term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r flutter after transcatheter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 a nationwide Danish study. Eur Heart J. 2023 Jun 3:ehad305. doi: 10.1093/eurheartj/ehad305.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