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3月15日下午,“领航计划——精准医疗创新与人才培养项目”第十场血液肿瘤复赛在江苏扬州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国内血液肿瘤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共同就血液肿瘤诊疗过程中的难点及瓶颈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通过分享前沿的诊疗理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与会者打造了一个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吴德沛 教授
纪春岩 教授
顾健 教授
朱铁楠 教授
孙梅 教授
本次活动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顾健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朱铁楠教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孙梅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莅临现场、悉心指导。经过全国各大赛区激烈海选,本场复赛迎来了4位选手进行角逐,向总决赛发起冲刺。
吴德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创新是血液学发展的灵魂,是推动学科不断突破的关键。而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核心力量。希望今天四位选手能够正常发挥,展现出自己的卓越水平。纪春岩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群英荟萃,选手们来自全国的不同大区,代表着各自地区的最高水平,期待他们能够赛出成绩,赛出水平,展现出血液人的风采和实力。顾健教授提到,本次会议的议题既涵盖了血液学的前沿领域,也紧密贴合临床,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广阔舞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血液学未来的人才梯队一定会越来越壮大,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孜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王孜教授分享了一例复杂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咽痛,血常规异常”就诊,经检查初步诊断为ITP,经激素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血小板一度恢复正常。然而,半年后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再次下降,此后三年间一直波动不定,对激素及IVIG治疗的反应逐渐减弱。在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需进行双抗治疗,血小板水平无法维持,于是开始了ITP二线治疗。血常规显示三系减少,骨髓涂片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仍考虑ITP可能,但治疗反应不佳。患者病情不断恶化,出现频繁腹痛、血小板严重下降及严重出血倾向。尽管尝试了利妥昔单抗、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等多种治疗手段,症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扩大化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全血细胞减少、PNH克隆阳性、免疫抗体多项阳性等异常。进一步的全外显子测序揭示了NFκB-1杂合突变。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团队最终诊断为NFκB-1杂合突变相关免疫缺陷症,并据此调整了治疗方案。在后续治疗中,患者出现了全血细胞减少和机会性感染,治疗团队给予罗普司亭等药物进行支持治疗,患者的血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有所回升,病情逐渐稳定。
陆宏宾 教授
王娜 教授
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陆宏宾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娜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病例非常疑难,治疗过程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随后,专家们围绕关于ITP诊断的排除法思路、风湿免疫病潜在可能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邵琳琳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邵琳琳教授分享了一例难治性重症ITP的病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因“血小板减少三年,伴阴道流血一月余”就诊。既往在多家医院接受了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在内的多种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血小板持续维持在低水平。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确诊为难治性重症ITP,并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联合应用TPO-RA药物罗普司亭、地西他滨及他克莫司。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等危急情况,经紧急止血及抗休克措施,成功稳定了患者生命体征。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血小板水平显著提升,最终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王冰洁 教授
吴炜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冰洁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炜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两位教授一致认为该病例兼具典型性和复杂性,诊疗过程严谨细致,并强调了多学科协作(MDT)在疑难病例诊疗中的重要性。随后,专家们围绕预防感染的策略、骨髓穿刺等检查在明确诊断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谷振阳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谷振阳教授分享了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原发性血小板植入不良的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接受allo-HSCT后3月余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而入院。该患者病史复杂,合并冠心病,曾接受过右肾肿瘤切除术,其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症指数(HCT-CI)评分为高危。allo-HSCT后,患者粒系植入顺利,但血小板却迟迟未能植入,同时伴发癫痫发作、发热、口腔溃疡糜烂等多重并发症。治疗团队首先尝试了TPO联合阿伐曲泊帕的治疗方案,但血小板植入情况仍不理想,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巨细胞病毒(CMV)血症、EB病毒(EBV)血症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并发症。面对这一困境,治疗团队再次调整治疗方案,换用罗普司亭联合疗法,经过精心治疗,患者血小板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
方圆 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方圆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他表示,该病例展示了高难度治疗方案的成功应用,充分体现了对老年患者进行移植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的智慧。方教授强调,对于原发性血小板植入不良(PGF)的患者,应尽早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他特别指出了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管理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赵晔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晔教授分享了一例allo-HSCT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患者为年轻女性,因皮肤瘀点及牙龈出血就诊,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系,伴MEF2D重排,预后不良。患者经历了多次化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病情一度缓解,但随后复发。鉴于病情高危难治,患者接受了女供母单倍体allo-HSCT。移植后,患者血小板恢复不佳,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在移植后维持治疗阶段,患者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出现严重肠道及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导致治疗中断。随后,患者血小板减少加剧,采用阿伐曲波帕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血小板计数波动较大。治疗团队决定尝试罗普司亭治疗。罗普司亭作为第二代长效TPO-RA,通过全面激活TPO受体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提升血小板计数。经罗普司亭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稳步上升,骨髓评估显示巨核细胞数量增加,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杨辰 教授
郭振兴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杨辰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振兴教授对该病例进行点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病例极具代表性,充分展示了难治复发患者的特殊处理方案。随后,专家们围绕免疫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专家共识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在四位参赛选手精彩分享以及点评嘉宾热烈点评后,王孜教授成功晋级决赛,邵琳琳教授、谷振阳教授、赵晔教授获优秀奖。纪春岩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对今天分享的病例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些病例不仅展示了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的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精神,更深刻体现出他们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时,纪教授也对今天的点评嘉宾表示了感谢,他们的专业素养及独到见解为会议增添了更多亮点,也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交流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为血液学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优秀奖颁奖合影
王孜教授晋级决赛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侯良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