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今
日
分
享
自2018年伊始,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了“一年一调”的常态化调整,现行医保药品目录协议期内的“国谈药”涵盖了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个治疗领域。国家谈判大幅度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但药品是否最终能够进入医院供患者使用,仍有“最后一公里”路要走。如何打通药品“最后一公里”,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同时更好地加强医院对于国谈创新药的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策划“领航计划——新稳态大咖访谈”高端访谈项目。本期访谈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殷峻副院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万居易常务副院长分别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对创新药应用落地、医保政策对创新药的影响以及医院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发表观点。
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
促进政策落地与医院管理的“平衡”
殷峻 副院长
亟待科学顶层设计
实现国谈药与集采药的落地实施
在国谈药加速落地和广泛实施药品集采等背景之下,公立医院须进行更为科学的顶层设计,助力医院管理运营提质增效,同时提升药品可及性,最大程度获益患者。作为公立医院管理者,殷峻副院长指出,国谈和集采政策均由政府主导实施,通过以价换量,实现共同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国谈药大部分是创新药,对于一些疾病来讲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集采药则存在价格优势。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根据患者真实用药需求,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国谈药或集采药。
很多患者从自己病情出发,期待使用创新药的诉求可能更加强烈,而且很多慢病患者长期使用国谈药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良好的疾病管理。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需要找到国谈药与集采药落地的平衡点,从而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减轻医院管理及运营压力。殷峻副院长呼吁,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医院的压力,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国谈药在医院落地“最后一公里”,实现国谈药与集采药有效落地实施。
“双通道”政策助力国谈药落地“最后一公里”
殷峻副院长提出,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国谈创新药在医院的落地。为持续提高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精细化水平,2024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其中,对药占比的评估和延伸指标的评估,及延伸指标对国谈药、中药饮片等药物进行剔除后进行计算,充分说明国家对国谈创新药持鼓励态度。而且,无论医院经营状况如何,政府对国谈药都会“开绿灯”进行单独支付。国家医保局也提出,合理使用的国谈药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次均费用等影响其落地的考核指标范围;医疗机构不得以医保总额控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限制、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国谈药配备与使用。殷峻副院长认为,药占比作为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增幅应逐渐降低。作为医院管理者,在以满足患者临床实际诊疗需求为目标的前提下,应深入理解和解读这一决策。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参保患者合理的用药需求,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但在实施过程中,医院也遇到一定困难。例如,目前医院处方均为电子处方,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重要的今天,从云端实现双通道需要谨慎决定。此外,将医院处方外延至院外执行,医院也会面临系列风险。希望未来随着信息安全的加强,这些问题能得到改善。
“打通”国谈药的入院流程
促进国谈药院内应用
谈及国谈药在院内落地的实际情况,殷峻副院长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很多医院对药库的药品种类有所限制,需要给国谈创新药留有一定空间。另外,有时候医院为了严格控制药占比,在药品和耗材入院方面较为谨慎,可能会对国谈创新药入院形成一定影响。因此,医院在以满足患者用药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放宽临床医生用药选择,促进国谈药在院内的真正落地,从而惠及广大患者。而作为医院管理者,如何更科学地响应国家政策,同时规划好院内用药策略,也必将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必须面对的任务。
加强国谈药合理应用
助力医药产业及医院高质量发展
万居易 常务副院长
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中国创新药在公立医院可及性
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指出,要“全链条支持医药创新”,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提高创新药在公立医院的药物可及,万居易常务副院长认为,第一,在安全性和疗效相当的条件下,公立医院应优先选入我国自主研创的I类创新药。但是,公立医院的药品存在品种和品规的限制,需要政策上给予支持。第二,关于创新药的采购和配送,医院可以优先采购,但需要政府给予采购和配送政策方面的支持。否则,遴选进院的药物可能面临院内无货的窘境。第三,关于医院的创新药使用,医院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相应政策,如在同等适应证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创新药,合理引导临床医生。
践行精细化管理
确保创新药院内应用
万居易常务副院长指出,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DRG/DIP模式已经成为医院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一个重要工具。自2017年以来,国家医保局连续开展了多次准入谈判,累计将四百多种药物纳入了国谈药品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这些药品为患者提供了高效、经济的治疗选择。但与此同时,医院管理者也面临着更多挑战,要重新审视和优化药品管理策略。如部分肿瘤用药、罕见病用药在纳入医保支付后依然价格较高,因此更需要对药物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对此,万居易常务副院长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国谈医保创新药的院内管理:建立药品入院评估机制、畅通不常用药品业内供应渠道、强化临床药师作用、做好新型国谈药成本效益分析、开展对国谈药的药品分析、提升对国谈医保创新药的监管能力。总之,DRG/DIP模式和国谈医保创新药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
加强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
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四川省三个省级医学中心之一,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形成了集核医学、肿瘤、心血管、神经和代谢五个特色学科为一体的优势专科集群,组建了肝胆、胰脾、头颈肿瘤、肺癌等18个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显著提升了区域内疑难重症的救治能力。
对此,万居易常务副院长表示,学科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医院坚持人才强院和人才兴院的战略布局,从引才引智到人才打造,医院实施“引、育、留、用” 的人才政策,实施医院科研人才“攀登计划”及“青苗计划”,孵化出高层次人才引育新生态。此外,科研创新对推动学科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强以下五种能力:即明确研究的方向与目标、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的能力,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根据专家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为促进医疗机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2021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的支持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正式启动了“领航计划——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示范项目”(下称“领航计划”)。“新稳态大咖访谈”作为“领航计划”的子项目之一,以“医药创新”为主线,通过访谈形式,邀请医院管理者与科室管理者就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度分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