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前文链接:
当达到目标(即已实现效益)或出现安全问题时,应停止去复苏。该目标可以是液体相关的指标(中性平衡)、生理性指标(例如中心静脉压,CVP)或临床性指标(改善氧合、拔管)。然而,没有一个单一的有效标志物可以表明何时达到了正常容量。
在超滤过程中,当血浆的排出速度超过了来自血管外间隙的液体向血管内再充盈能力时,可能会发生低血压。在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的稳定患者中,液体再充盈率为2~6 ml/kg/小时,但在高超滤率下可能超过10 ml/kg/小时。由于跨毛细血管再充盈率依赖于胶体渗透压、血管完整性和血压,因此在危重症期间会降低。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急性肾损伤危重患者中,净超滤速度1.75 ml/kg/h,更确切的是2.8 ml/kg/h以上时,死亡率也似乎相应增加。从机械排液改成利尿剂的决定,或反之亦然,应以患者临床容量状态、器官功能、自发性利尿和感知轨迹为目标。
需要探索减轻FAS的同时维持和改善组织灌注和器官功能的策略。这包括需要识别血管内容积状态的敏感和准确的指标。进一步的研究还应确定特定患者组的液体最佳排出率、预测排液结局的工具,并探索辅助疗法(如白蛋白)和血管加压剂对液体排出的作用 vs 长期液体蓄积的危害。真实世界中生理和临床大数据汇总和整合的分析,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实时准确诊断液体蓄积综合征,根据的患者特征,如疾病严重程度和慢性合并症等,以确定个体化患者排出液体的最佳方法、时机和速度。
评价液体状态,制订液体管理或液体排除的措施,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干预措施。这两种干预措施都有潜在的危害和益处,因此应将液体其视为药物,并根据液体管理原则进行管理。虽然液体管理和去复苏很重要,但我们必须避免忽左忽右,以至于低容量患者不适当地给予利尿剂。液体去复苏决不能太快、太久或太激进。决定何时开始和停止液体去复苏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针对这些问题正在进行研究,以确定指导危重患者液体排出的最佳参数。在等待RADAR-2和CLASSIC试验结果的同时,预防液体蓄积和液体治疗的降阶梯疗法仍然是避免去复苏的最有效策略。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