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汪建平:肠癌诊治,保肛技术再先进,也不如早筛早诊关键

2021-03-30作者:医事法学法律
非原创 预防优于治疗证明

【儒亮时评】预防优于最好的治疗。肠癌的防治,就是证明。


来源:南方医学网    时间:2021-03-26


受访专家:汪建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创始院长、直肠癌联合诊治中心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荣誉组长、美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协会荣誉会员,是推动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发展的带头人之一。

 

擅长领域: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性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处理超低位直肠癌保功能手术、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外科处理等结直肠外科疑难病症。

 

“‘距齿状线2cm可保肛’这一保肛手术新标准的确使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有了巨大提升,而随着多学科诊疗模式、新辅助治疗等应用,当前手术保肛率更高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创始院长、直肠癌联合诊治中心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强调,在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重视筛查、早期发现才是治本之道。



当前低位直肠癌保肛率已达90%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创始院长、直肠癌联合诊治中心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是推动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发展带头人之一。他曾带领团队,凭《基于肛门功能和性功能保护的直肠癌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项技术创新,建立了一个标准、两项技术和一个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直肠癌保肛门功能、保性功能和保生育功能关键技术体系。其中“一个标准”指的是,“距齿状线2cm可保肛”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新标准。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新标准使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从28.2%大幅度提升至79.4%。

 

汪建平说:“随着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越来越多地参与治疗,患者有很大获益。尤其是新辅助治疗等新疗法、新方案的应用,现在的手术保肛率更高;有些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甚至不需要手术了,目前按‘距齿状线2cm可保肛’这一标准,需要切除肛门的病例仅占所有患者的10%左右。”

 

他认为,“距齿线2cm”也并非铁律,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切除肛门需要参考多种因素:比如肿瘤病期晚、发展快,已经侵犯括约肌、提肛肌等部位,且接受了其他治疗后并没有达到很好疗效。比如部分患者做了放化疗后,会出现肛门功能不佳的情况,最后还是要做人工肛。

 

“总的来说,衡量患者是否能够保肛,主要由肿瘤的侵犯程度决定;换言之,如果发现早、治疗早,即使位置较低,也能保肛。”汪建平强调。

 


仅20%潜血阳性患者愿接受后续检查


“日美等国的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达80%以上,而我国只有50%-60%,其中差距就在于肿瘤是否能被早期发现。”汪建平指出。事实上,肠癌是最适合早筛的癌种,而早筛率的高低主要关乎两个问题:一是费用;二是便捷。

 

“如果肠癌筛查做起来舒适、方便,钱花得也不多,甚至政府给出钱,相信筛查率肯定不会低。”

 

但现实比较骨感。目前,肠镜检查前喝泻药都让患者觉得很不方便、痛苦,甚至恐惧,因此依从性也就比较差。

 

相对来说,大便潜血试验是对高危人群筛查的最初一步,它的后续检查依从性又如何呢?“在发现潜血阳性的患者中,只有20%左右愿意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即使有些地方政府已经为居民提供免费肠镜检查,依从性依然没有很大提升。”

 

“就是侥幸心理。在接受粪便潜血检查的患者中,只有30%存在‘问题’,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息肉、痔疮等,真正是癌或癌前病变的其实很少。所以,患者会存在‘等等看,也许就是痔疮’的侥幸想法。”汪建平解析。

 


粪便基因检测大大降低后续肠镜检查率


针对近年来比较热门、进展较大的早筛新技术,如粪便基因检测技术等,他认为,推广应用价值还是很大的,但也需要解决两个重点问题:

 

首先是提升医生认知度。目前临床医疗界对粪便基因检测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清晰,需要让医生知道,如果用粪便基因检测进行筛查,阳性者再进行肠镜检查,可使约80%的潜血阳性者避免肠镜检查,增加病人做肠镜的依从性,节约医疗资源。

 

其次是降低费用。在中国,肠镜只需三百多元,无痛肠镜需要六七百元;粪便基因检测费用在千元以上。而在国外,患者需要支付十倍甚至几十倍于我国患者的价钱才能做个肠镜。那么相对来说,国外患者当然更愿意做粪便基因检测。如果价格不亲民,将成为新筛查手段推广的瓶颈。

 

“推广新技术新手段时,我们需要在心里为老百姓打打算盘、算算账。如果粪便基因筛查等新技术能得到政府政策或资金上的支持、投入,甚至纳入医保,那么其推广和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好的,也能造福患者。”汪建平说。

 

对于未来10年结直肠领域的发展,汪建平认为,首先是结直肠癌筛查的普及,这在中国将会取得突破;其次是多学科诊疗,目前在大医院或教学医院已形成规范,为个体化治疗铺好了基本路径;再者是药物的研发,这将成为肿瘤治愈的主导因素。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