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个星期总有那么七天不想上班,除了熟知的996、007等狼性工作制度之外,还有许多职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休假旅游没计划、朋友约不到……没错,这其中咱们医护人员首当其冲。
由于医院的特殊工作模式,倒班是常态,眼花缭乱的倒班随之而来的生物节律混乱,让不少同僚们疲惫不堪。
有英国学者发现,采取每周转班的方式(如1周早班、1周中班、1周夜班)对人体的影响最大,长期从事夜班工作的人受这种影响较小,而经常轮班者受影响则较大。因此有不少人提出是否能减少换班的频率,比如半年夜班、半年白班等工作模式。那么经常倒班和一直夜班,你会选择哪个呢?哪个最伤身?
经常倒班,拿命换钱
世界睡眠医学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有7000万人过着晨昏颠倒的倒班生活。由于频繁从事下班很晚的中班及不能睡觉的夜班工作,生活及睡眠规律被打乱,使得很多倒班工人夜里睡不着,白天使劲睡,导致严重的睡眠障碍。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轮班工作对睡眠的影响主要涉及与夜班和早班相关的急性睡眠损失。
▲轮班工作和轮班工作相关行为增加慢性病和事故风险的机制和途径的理论模型
轮班工作与事故、2 型糖尿病(相对风险范围 1.09-1.40)、体重增加、冠心病(RR 1.23)、中风(RR1.05)和癌症(RR1.01-1.32)之间也存在联系。此外,实验室研究表明,轮班工作以及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脏代谢应激和认知障碍。
中国一项针对32万多人的研究发现,轮班工作者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轮班时间越长,患病风险越大。每增加1年的轮班工作,患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约1%。《英国医学期刊》曾发表一篇报道,轮班工作会增加24%的冠脉事件发生风险,23%的心脏病发作风险,和5%的脑卒中发生风险。
2016年《JAMA》期刊发表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对20万例基线健康的女护士进行了长达24年追踪,研究结果表明轮班工作时间延长与冠心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相反,在停止轮班工作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受试者冠心病风险逐渐下降。
夜班轮换频繁,加速迈向坟墓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9年发布的数据表明,频繁的夜班轮换工作具有致癌风险。长期黑白颠倒会打乱生物钟节律,晚上的灯光会抑制只在夜间分泌的褪黑素的产生,而褪黑素具有保证人体充足的睡眠以及抑制肿瘤的作用。
加拿大一项对1134名乳腺癌患者和1179名健康女性患者的研究发现,与其他女性相比,夜班工作30年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增加了2倍。一项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3137位诊断为罹患癌症的男性中,有10年轮班制或大夜班工作经历的男性,不仅罹患前列腺癌风险高3倍,而且也增加了肺癌与膀胱癌的风险。
此外,国外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除了增加患癌概率,还会让癌症变得更恶劣,耐药性更强,患者寿命更短。
固定夜班,伤害降低?
“固定夜班族”和白班夜班轮换的“倒班族”有所不同,前者同情后者“生物钟频繁打乱”,后者可怜前者“长年不见天日”。有些学者认为,相对于不停倒班,固定夜班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生物钟,不至于影响人体睡眠饮食节律。有研究生物节律的专家建议“每个班别至少持续7~10天”,一周白班、一周夜班的“慢倒”,有利身体健康。
近几年,国内一些医院开始探索让护士连续值白班或者值夜班的模式,有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更多在观望。国内诸多研究表明,采用连续性夜班排班的方式,可将护士生物钟彻底颠倒过来,短时期内适应白天睡眠、夜间工作的模式,护士在睡眠质量上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国内外诸多学者正努力探寻合理的夜班制度,但争议颇多,尚无定论。连续性夜班提出的初衷本是减轻长期倒班所导致的慢性身体消耗,缓解疲劳和焦虑状态。和经常倒班相比,究竟哪个伤身尚无临床证据表明。
来源:医格心领域综合整理自网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