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感受“人文医疗”的3件小事

2022-09-05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感受“人文医疗”的3件小事


网络搜索“人文医疗”,这不是个新兴词汇了。有人说它包含了“信任”“爱”“忍耐”“仁慈”等等一系列的内涵;有人说它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执业过程中所具备和体现出来的人文素质……总归,听上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体现在医疗行为中,成为一种温暖的美。

我无法为“人文医疗”下一个定义,只能从个人的角度,去谈谈我曾经亲身感受过的医疗人文精神。

一次是陪同院长去青海。他带领着当地的医生,为住院的藏民患者查房。走到每一张病床前,和患者握手;轻按患者的腹部,询问病情;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和当地的医师讨论方案……一系列的动作之后,离开病床前,他总不忘帮患者盖一下被子,可能只是轻轻拉了拉被角,或拍了拍被面,在近两个小时的查房里,20余位患者,无一例外。看到这个举动时,我在想:这个人不仅救人的命,他还关心着人家的冷暖。

一次是我的真实经历。因为一点特殊原因,我生平第一次进了医院的急诊科。当时我的意识有些模糊,眼睛像被蒙了层纱,眯缝着睁不开;肢体因为紧张而僵硬如木,呼吸急促……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医生和护士都在围着我转,看瞳孔的、输液的、测血压的、上心电监护仪的,我被充分“摆布”着……我不知道那是一个医生,还是一个护士,就在我最不知所措的时候,她轻轻地握了握我的手,用她的大拇指摩挲着我的大拇指,特别轻地对我说:“没事了,没事了。”也许是医生的准确判断、输入静脉的液体和戴上的呼吸面罩真正救了我,可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忘记当时那位护士的轻抚和那句简单的“没事了”。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她是谁,一直很感谢她当时给我的鼓励,化成了一种药,直注我的心里。

一次是在我眼前扫过的一个画面。当时我正在和心内科的一位大夫交流着采访的事,一对老夫妇从诊间路过,他们对那位医师很诚恳地颔首问好,我不知道他们之间背后的故事,单看那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向一位年轻的医师颔首,有些触动,他们在用自己多半生的阅历和光阴,向医生表示尊敬,而坐在我旁边的医生,也微笑、回礼点头。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体谅,不难,却真真是一种素质。

回到“人文医疗”,如果医疗是治病,人文是不是救人?病有轻重,人知冷暖。医疗过程中又有着不同的角色,医生、护士、医技、患者、家属、社会,治病是我对你,人文是我们彼此通信、通心、通情,一同致敬生命。


作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宣传中心 韩冬野

和谐医患篇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阵地,也是我们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


在全国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在报纸及融媒体平台开设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专栏,专栏分为医院党建专家论坛及医院文化、和谐医患故事三部分。


和谐医患故事专栏将围绕医患沟通、智慧患者服务及患者安全管理等主题,讲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行动上的实践案例和感人故事,让医生掌握医患沟通的艺术,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弘扬尊医重卫的社会正能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