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据新华社报道,非洲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暴发的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戊肝”)疫情已蔓延到该国其他地区,累计报告17例死亡病例,这使得戊肝的防控再次受到公众的关注。戊肝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数据显示,自2012年起,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六年超过甲型病毒性肝炎。
随着主题为“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的第8个世界肝炎日的到来,为大力宣传我国肝炎防治、动员社会各界的参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7月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2018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
会议期间,本报采访并听取了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与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军教授分别从戊型肝炎病毒(HEV)更多认识、流行病学数据和国际指南要点、重点人群的筛查等方面带来的学术分享,现整理内容如下。
更新戊肝流行病学数据,重视当前戊肝的防治
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
从流行病学数据了解戊肝疾病负担,当前发病情况仍被严重低估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HEV感染达2000万例,有临床表现的急性戊肝为330万例。按戊肝病死率为3.3%推算,2015年全球因戊肝死亡为4.4万例。无论是在全球、欧洲还是中国情况看,戊肝报告的病例数均在增长。2018年有研究报告,中国、非洲、东南亚属戊肝高流行地区(图1)。因一方面戊肝存在亚临床感染且WHO仅以HEV基因1型和2型感染为主进行推算;另一方面戊肝检测方法灵敏度仍不足,所以戊肝实际疫情和危害程度被严重低估。
1990年~2014年,我国男女及年龄别的戊肝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上升(图2),明确提示戊肝的防控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从EASL指南要点更新对戊肝的认知,明确对戊肝防治的指导意义
2018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年会期间,EASL颁布了最新版《EASL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通过此版指南的更新可以看出全球对戊肝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家一样,当前在大多数高收入国家戊肝同样呈地方性流行。许多欧洲国家本土发生的戊肝感染已成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因,并且成为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大部分人感染戊肝后,并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仅有少部分人会出现黄疸、恶心等急性肝炎症状。该指南提出,部分免疫抑制患者可发展为慢性戊肝感染,如器官移植患者、血液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风湿性疾病患者等。HEV感染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肝外表现并给神经系统、肾脏系统、血液系统等带来损害。在戊肝诊断上,急性戊肝感染可采用Ig-M、Ig-G及RNA等检测方法,但对于慢性戊肝感染,指南推荐采用RNA及抗原检测方法。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指南内容制定与更新,将对我国戊肝防治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积极防控戊肝,加强重点人群的筛查、预防措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
重视并加强戊肝重点人群筛查
戊肝主要呈急性感染症状,慢性肝病患者、中老年人及孕妇感染戊肝后重症率、病死率高。①慢性肝病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重叠感染HEV,更易发展为重症肝炎,导致病程长、病死率升高。目前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1%,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群体基数大,如果不进行有效防控,这类人群更容易出现HEV感染,产生不良后果。②中老年人。由于自身抵抗力较低,且常常伴有各种基础疾病,导致中老年人感染戊肝后容易转化为重症肝炎,肝脏损害较重、恢复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同时当前面临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大的现状,这类人群感染戊肝也将导致严重后果。③妊娠期妇女。孕妇感染戊肝后病死率高,妊娠晚期合并戊肝病死率可高达20%以上,此外,妊娠合并戊肝也可导致流产,死胎、产后大出血等严重事件。
因此,对以上高危人群HEV感染的筛查和防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疫苗接种是戊肝防控有效手段
戊肝防控最重要的手段仍是疫苗接种。当前已上市的戊肝疫苗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由于戊肝疫苗是成人疫苗,暂未列入我国计划免疫当中,因此公众尚未有清晰、广泛的认识。面对戊肝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状况,对于戊肝疫苗接种,亟需通过政府、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术推广,让更多有需求的人群主动接种。
从病原学更新戊肝认识,聚焦疫苗应用与国际化进展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军
加深对HEV的认识
HEV属于戊肝病毒科,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有4个基因型,其中基因1、2型只感染人类;基因3、4型在动物(如猪、野猪)中流行,通过食用携带戊肝病毒的肉类或其他途径,导致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公认HEV只有一种血清型,即一种疫苗可预防不同基因型HEV感染。
近期有研究发现,HEV具有包膜结构且形态存在变化,随着对HEV病原学知识了解的加深,HEV表面抗原或可作为重要的检测标志物,灵敏度提高到91%,进一步提高戊肝的检出率,从而为戊肝早期诊断提供良好的辅助手段。
关注戊肝传播途径的变化,更多角度加强防控
对于HEV的传播途径,除主要的粪口传播之外,血液传播也是HEV重要传播途径,需要引起进一步重视。英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均报道过献血员中的HEV的RNA阳性率,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43例接受含有HEV血液制品的患者中,18例感染戊肝,感染率高达42%,其中免疫低下的受血者,感染率高达90%。为降低戊肝病毒传播风险,在欧洲和日本等地区,已经将HEV感染作为常规肝炎检测项目予以开展。
戊肝疫苗走向国际化,满足全球防控需求
戊肝是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有效预防的疾病,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戊肝疫苗(益可宁®)已于2012年在我国获批上市。2016年,位于孟加拉的国际腹泻病研究所在挪威政府的资助下开展戊肝疫苗预防孕妇戊型肝炎的大型临床试验,将为今后WHO制定戊肝高度流行区戊肝疫苗使用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WHO关于戊肝疫苗的技术指南预计将在今年审核通过,该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戊肝疫苗申请WHO预认证,满足一带一路及全球戊肝防控需求。(玉镯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