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目前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一些中药也可以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1)甲钴胺作为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较非活性维生素B12更易进入神经细胞内,可以促进神经元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对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
(2)推荐用法:甲钴胺针剂500~1000μg/d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2~4 周,其后给予甲钴胺片500μg,tid,口服,疗程至少3个月。甲钴胺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1)硫辛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够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提高神经Na+‐K+‐ATP酶活性,直接清除活性氧簇和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2)α‐硫辛酸600mg/d静脉滴注3周,可改善神经感觉症状(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600mg/d长期口服亦可改善神经电生理改变,减轻及延缓神经损害的发展,建议早期给予治疗,Meta分析表明口服α‐硫辛酸与注射剂型的临床疗效相当。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硫辛酸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3)推荐用法:α‐硫辛酸600mg/d,疗程3个月;症状明显者先采用α‐硫辛酸针剂600mg/d静脉滴注2~4周,其后600mg/d口服序贯治疗,硫辛酸安全性良好。
(1)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多元醇通路异常、改善代谢紊乱,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观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依帕司他单药长期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尤其是对血糖控制良好、微血管病变轻微的患者。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600mg/d)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均优于单药治疗。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依帕司他还可以改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和瞳孔光反射减退。
(2)推荐用法:成人剂量每次50mg,tid,于餐前口服,疗程至少3个月。依帕司他长期应用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1)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前列腺素E1能改善DSPN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口服贝前列腺素钠也有类似作用。前列腺素E1 联合甲钴胺或α‐硫辛酸治疗,临床效果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均优于单药治疗。
推荐用法: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10μg/d静脉滴注2周,然后序贯给予贝前列腺素钠20~40μg,每日2~3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该类药物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是胃肠道反应,静脉制剂主要是静脉炎。
(2)己酮可可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cAMP含量升高,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预防血栓生成作用。己酮可可碱400mg/d使用2个月可明显加快DS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
推荐用法:静脉注射或静脉缓慢滴注,一次0.1~0.2 g,每日1~2 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0.4 g,连续使用8周。口服的缓释片每日1~2次,一次0.4 g,连续使用8周。己酮可可碱无明显不良反应。
(3)胰激肽原酶:能够扩张小动脉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组织灌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在改善DSPN症状及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与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相似。
推荐用法:胰激肽原酶每日40U,肌肉注射,连续10 d,然后隔天肌内注射一次,连续20 d作为一个疗程。口服制剂为120~240U/次,tid,疗程3个月。不良反应包括偶有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现象及胃部不适和倦怠等感觉,停药后消失。
(4)巴曲酶:具有降解纤维蛋白原,改善高凝、高黏状态和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推荐用法:首次剂量10BU,以后隔日给5BU,30BU为1个疗程,可有效改善麻木、冷感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较好,偶见注射部位止血延迟。
(1)乙酰左卡尼汀由肉碱乙酰转移酶催化生成,可促进细胞能量合成。其作用机制包括刺激脑内有氧代谢、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细胞兴奋毒性作用等,并能通过减少突触的谷氨酸浓度起到减轻痛觉过敏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紧密。乙酰左卡尼汀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改善其神经纤维再生和振动知觉,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参数。
(2)推荐用法:口服250~500 mg,每日2~3 次,疗程6 个月。乙酰左卡尼汀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
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植物药及中药制剂也常被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如木丹颗粒、复方丹参滴丸。
DSPN患者除了可以用上述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药物治疗以外,在痛性DSPN患者还需要应用某些止痛药物治疗。
(1)抗惊厥类药:是γ‐氨基丁酸的类似物或衍生物,为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δ亚基的配体。此类药物包括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等。普瑞巴林是研究最透彻的DSPN治疗药物,大多数研究证实普瑞巴林能够至少改善DSPN 疼痛的30%~50%(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也有部分研究没有获得有效性的数据,尤其是那些治疗抵抗的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在高龄患者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更明显,可以通过减少起始剂量,逐渐递增剂量来缓解。初始剂量为25~75 mg,每日1~3次,推荐剂量为300~600 mg/d。加巴喷丁能够有效地控制疼痛,且更经济实惠,但是FDA没有批准适应证。初始剂量为100~300mg,每日1~3次,推荐剂量为900~3600mg/d。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推荐首选普瑞巴林。考虑到患者的社会经济情况、共患病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加巴喷丁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初始治疗药物。
(2)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此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其中,度洛西汀被认为是有效的痛性DSPN 治疗药物。它是一种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度洛西汀60~120 mg 日剂量范围对痛性DSPN治疗有效。此外,它还能提高与神经病变相关的生活质量。初始剂量为20~30 mg/d,推荐剂量为60~120 mg/d。文拉法辛虽然对痛性DSPN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目前并未获批。度洛西汀和普瑞巴林推荐级别相同,也是推荐的首选用药。
(3)三环类抗抑郁药:本类药物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可以通过增加突触内单胺水平来直接影响下行性神经元的活性。尽管未经FDA 批准,但阿米替林是最常用的三环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药物胆碱能的不良反应常常会限制其使用,所以应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酌情用量。推荐初始剂量为10~25 mg/d,维持剂量为25~100 mg/d。阿米替林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因此在初次使用此类药物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心血管情况。对于有心脏疾病或者高度怀疑心脏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4)阿片类药物:阿片类激动剂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的麻醉镇痛药,常用于痛性DSPN治疗。此类药物包括他喷他多和曲马多。他喷他多通过激动阿片类受体和抑制去甲肾上腺受体发挥止痛作用,其治疗痛性DSPN的有效性并不确定。鉴于高成瘾性和安全问题,以及轻度缓解疼痛的特点,他喷他多不作为糖尿病神经痛治疗的一线或二线治疗用药。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曲马多是一种阿片类受体弱激动剂,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同时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尽管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比,曲马多的滥用可能性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曲马多也不建议将其作为一线或二线药物。
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替林以及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尽管并没有获批,但可能对治疗痛性DSPN有效。
(5)局部用药:局部外用的8%辣椒素贴片(FDA批准),可以用于成人患者痛性DSPN 的治疗。利多卡因贴剂亦有研究证明可以显著减少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来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 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6): 540-557.
处方点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