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信息交流话精准,名医汇聚解疑难 ——2019中华肿瘤大会精彩看点

2019-06-29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2019中华肿瘤大会交流颁奖

1.png

       白云山下,珠江之滨——2019年6月2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协办的2019中华肿瘤大会在花团锦簇的广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外科、内科、放疗、影像等多领域专家共聚羊城,围绕 “信息交流话精准,名医汇聚解疑难”的主题,聚焦前沿热点、关注临床实践、分享学科进展、推广规范诊疗,为我国肿瘤学同道提供一个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报现将6月28日主会场首日精彩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如下。

开幕式

       随着慷慨激昂的国歌奏响会场,本次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大会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林桐榆教授首先代表会议承办方向各位前来参会的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大家隆重介绍了莅临本次大会的嘉宾们,他们是樊嘉院士、郝希山院士、于金明院士、林东昕院士,国家卫生部前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曹泽毅教授,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教授,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徐惠绵教授、顾晋教授、邵志敏教授、周俭教授、高明教授、张苏展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武少新书记、徐瑞华院长、马骏常务副院长、前任院长管忠震教授和万德森教授、戎铁华教授、卢泰祥教授等。

2.png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徐惠绵教授,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本次大会邀请我国肿瘤学界多学科、多瘤种的院士、专家论道,聚焦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及临床治疗中的实际问题,交流学术成果,分享临床经验;同时,也为青年医生搭建了展示平台,设立了中华肿瘤明日名医竞选比赛,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发掘与培养更多的青年专家和高端人才。本次大会将成为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学术盛宴,为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png

       随后,由曹泽毅教授致辞,曹教授表示,作为医学界的前沿学科,肿瘤学的发展对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关注的健康需求非常重要。在中华肿瘤大会这个高规格的,有着重要学术影响的大会平台上,各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讨论肿瘤学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希望大家能够借此契机,再接再厉,共同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4.png

       接下来,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医学会会长姚志彬教授发表了致辞。他强调,肿瘤学是最近几年进步最为迅速,成果最多的学科,本次会议汇聚该领域前沿信息,更显得意义非凡,姚会长幽默地说,“我用七个字来形容今天的会议,高端大气上档次!预祝参会者在本次大会互相学习进步,各有所得”。

5.png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致辞,“今天,众多知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探讨肿瘤医学前沿的技术创新发展,共同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和肿瘤的防治探索新的路径。希望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的各位同事们,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更好的交流和学习,促进肿瘤中心地进一步发展,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肿瘤中心而努力”。

6.png

      最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向参会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徐教授表示,本次大会汇集了国内肿瘤学界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报告内容内容丰富,且具有前瞻性及实用性,希望各位参会者能够开怀敞谈,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推动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

7.png

“中华肿瘤 明日名医”颁奖仪式

       为推进肿瘤学科的持续进步,加快肿瘤学后备人才的培养,本次大会特别举办了“中华肿瘤 明日名医”竞赛活动。专家评委团从参赛者中评出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以及优秀奖10人,并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8.png

9.png

10.png

主题报告撷英

       在名家论坛主题报告专场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樊嘉院士首先就中国肝癌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他指出,中国肝癌发病率高、转移复发率高、生存率低,防治形式严峻,而早诊早治、抗转移复发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的关键。随后,樊院士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相关临床研究为例,指出目前肝癌临床诊疗研究的进展的五个方面,即早诊早治,提高生存是关键;长期生存须以外科治疗为基础;重视循证医学的规范治疗;综合治疗是长远发展方向;抗转移复发依赖精准医疗防控。

11.png

       由于放疗对免疫疗效的增强,两者的联合治疗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在随后的报告中分享了放射免疫治疗新实践。于教授指出,放射治疗的进步是从局部治疗发展到局部联合全身治疗的历程,未来放疗将存在以下六大特点:肿瘤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放疗根治比例;SRS/SBRT使用增加;针对物理和生物水平变化的自适应性放疗的出现;基因组学和影像组学助推个体化放疗发展;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放疗临床中的应用。

12.png

       在关注诊疗进展的同时,也不应忽略预防筛查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肿瘤医院郝希山院士为我们讲解了乳腺癌筛查现状。郝教授强调,女性乳腺癌防控形势严峻,已成为女性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且患者发病高峰早,早诊率及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美国,亟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防治体系,并明确筛查开始时间,筛查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把握成本效果的平衡。目前,我国已开展了多中心筛查项目并制定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未来仍须建立中国人乳腺癌基因突变数据库以及高危人群风险预测模型。

13.png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肿瘤防治已经步入精准治疗时代,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林东昕院士讲解了食管癌基因组改变与精准防治策略。林教授指出,食管癌领域基础研究的缺乏是目前治疗方法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揭示和阐明食管癌基因组发生的改变是实现个体化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由于食管癌基因组的突变涉及多种基因和通路,因此靶向精准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林教授强调,精准预防和早诊早治是降低我国食管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上策。

14.png

       临床研究是肿瘤诊疗发展的动力源,徐惠绵教授针对中国胃癌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未来发展的六大方向进行了展望,即诊疗规范与指南的不断优化;临床病理分期的不断完善;高质量、多功能共享大数据的集成;临床研究成果参与国际指南修订;分子分型指导临床决策以及启动“三早”国家战略。徐教授在报告最后强调,提高胃癌的远期生存率是未来研究的宗旨!

15.png

       最后,由徐瑞华教授带来了我国胃肠道肿瘤的精准医学进展与中国实践。徐教授在报告中以我国胃肠肿瘤的最新研究结果为例展示了中国精准医学进展进程。报告主要通过早期诊断与预后预测、化疗与靶向联合治疗的进展以及免疫治疗生物标准物新发现三个方面展开,让与会者对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

16.png

       2019中华肿瘤大会首日的学术报告覆盖肝脏肿瘤、结直肠肿瘤、淋巴瘤、乳腺肿瘤、胃肠肿瘤、肿瘤内科、妇科肿瘤、肺肿瘤、胰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肿瘤转化医学以及青委会12个学术专场,内容丰富详实,专家讨论环节积极热烈,让大家收获良多,后续我们将针对会议内容进行深入访谈及报道,敬请期待。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摄影 | 冯超(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