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刘又宁教授
发病5天之后使用抗病毒药物还有效吗?两种抗病毒药物(阿兹夫定和paxlovid)能同时使用吗?病人症状消失,但胸部CT显示肺内有明显肺炎病灶,是否要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刘又宁教授 我记得在新冠病毒流行两周年的时候,我应邀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篇两周年回顾的小结,小结里重点提到了抗病毒药物,我的结论是在疫情的前期,我们在“抗病毒治疗”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弯路,最开始应用的利巴韦林、羟氯喹等药物是弊大于利,真正有效的小分子抗病毒药是在最近这一年左右才研发出来。
我们军队先后制定的两版指南,对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推荐有限,例如利巴韦林我们不建议静脉应用,推荐的使用剂量也比国家指南要低,而且特别提到不建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有的抗病毒药物具有延长Q-T间期的副作用,可导致患者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
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了三个抗病毒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第一个是Paxlovid,第二个是莫诺拉韦,第三个是阿兹夫定。这些抗病毒药物多数要在病情早期使用,有的药规定在发病5天之内,超过5天以后,如果是重症患者,能不能使用,我觉得应该靠实践来证明、检验。
两种以上的抗病毒药混合使用,往好了说可能1+1>2,不同的机制有协同作用;往坏了说就1+1<1,相互作用把药疗效都抵消了。目前,我们没有看到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对患者有获益的报道,所以,我不建议两种抗病毒药一起使用。那么疗程短(5天)的药,它能不能使用第二个疗程?比如1例患者已经使用了5天该药物,我们看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患者核酸还没有转阴,病情也没有彻底好转,能不能应用第二个疗程?我觉得不是绝对不能,这个也需要我们进行探索,经过实践后证明结果。
实际上,除了小分子化学抗病毒药以外,我们还有很多抗体类的药物,但是这些抗体类药物的主要缺陷是随着病毒的变异会失效。最近,礼来公司研制的一种抗病毒抗体类药本来已经批准上市了,因为病毒变异以后没效果,又终止应用了。抗体类药物成本较高,需要静脉注射,有的还需要低温保存;而且因为病毒变异得很快,老的抗体类药物还需要重新验证。因此,我们不太推荐使用抗体药物,目前都是以小分子抗病毒药为主。
刘又宁教授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病毒感染,既不是细菌感染,也不是真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都无效。对于轻症患者,我不提倡预防性应用抗细菌、抗真菌治疗。有的患者入院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有的医生就开了很强效的抗生素,甚至两种以上联合应用,有的患者甚至同时还预防性使用了抗真菌药物。我们在临床上,一定要把好预防性治疗关,因为抗生素的过量使用、联合应用都会造成不良后果。但是,有的患者除了病毒感染以外,确实又合并了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使用抗菌药物了;到病程晚期病毒感染的危害性基本上已经过去了,细菌感染反而成了主要矛盾,此时要尽量摸清患者的致病原,因为不同的细菌,选择的抗生素不同,球菌、杆菌,产超广谱酶和碳青霉烯酶细菌应该如何使用药物,都有完整的一套学问。如果其他科室医生对这方面不熟悉,可以请感染科专家或者呼吸科专家来参与治疗。再次强调,我不赞成预防性使用抗细菌药和抗真菌药。
另外,凡是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分数都是增高的,不宜再使用这个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我认为比较客观的指标是降钙素原,它能够比较好地反映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刘又宁教授 如果是住院的患者,医生可以结合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判断。适当复查CT对患者的诊疗是有帮助的,如果是选择床旁X线,可能对病毒性肺炎效果不佳。
第一类需要复查CT的患者是用了一段时间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要评估其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如何?是有好的反应,还是病情根本就没有变化,甚至于出现进展?复查CT有利于我们判断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否有效。
第二类是怀疑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细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与病毒感染有一定区别,细菌感染的CT主要表现为肺实变,而病毒感染是磨玻璃样改变,比较淡淡的影。后续对于细菌感染治疗的好坏,也要复查CT进行评估。
如果是早期轻症、CT表现为淡淡毛玻璃影的患者,炎症可以在短时间内彻底吸收,比如说半个月左右就完全消失,不留下痕迹;但是如果患者病情比较重,或者治疗的疗程比较长,一些毛玻璃影已经吸收了,可能还会留有一些条索状的阴影,甚至于局部的纤维化影(小面积的网格状阴影),这种阴影吸收起来比较慢,可能几个月半年的时间都无法吸收,但是它不影响我们最后判断这个患者是不是治愈。
刘又宁教授 复阳指的是感染者的症状基本已经消失,经核酸和抗原检测都是阴性后,再次检测时发现又变成阳性了。二次感染是指第一次感染的新冠病毒已经完全康复了,但是又再次感染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会出现感染症状,核酸和抗原检测呈阳性,病毒的载量高,是具有传染性的。
假设全国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我们就等于打了非常有效的疫苗了。但是非常遗憾,我们自然免疫后,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所以肯定有人会发生二次感染。关于二次感染的比例问题,因为我国此前一直是动态清零的政策,前期感染的人数不是很多,所以我们观察到的二次感染患者相对也较少。但是,在大规模感染的国家中目前已经有了数据,二次感染的比例从5%~20%左右不同,最高的大概是20%,但是也有人说20%是指大致相似的同类病毒,如果遇到新的变异株(比如XBB或者是BQ.1),再次感染的几率会增高。
那么二次感染通常什么时间发生?大多数的研究表明,第一次感染后三个月到半年之内很少发生,半年后抗体水平明显衰减,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如果是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两周检测抗原阳性,把患者说成是二次感染,是没有根据的,很可能就是病毒清除慢了,患者可能中间有过一次抗原或核酸阴性,下一次再测又呈阳性,这有可能是中间那次检测(由于标本采集不标准等原因)敏感度不够。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患者并不是复阳,实际上是一直有少量的病毒在体内未清除干净。
大多数患者的二次感染反应要比一次感染要轻,但也有研究者提示,老年人如果有二次或三次感染,可能比首次感染的病死率要高,这还有待于我们自己的研究来证实这个问题。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