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廖家杰教授APASL2021专访 | 三大亮点打造国际学术盛宴

2021-02-1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2021年2月4~6日,第30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2021)在泰国曼谷举行。APASL年会是亚太地区肝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旨在推动该领域的新进展与教育,开展信息交流并促进共识形成,鼓励在肝病领域进行临床实践。2月6日,《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特邀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前任主席、中国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北京〇二医院)特聘专家、荣誉临床教授、英国伦敦肝病研究所荣誉教授廖家杰对大会亮点进行总结盘点。



廖家杰教授


廖家杰教授谈到,受疫情影响,APASL2021在线上举行,虽然困难重重,但在泰国同僚的努力下,本届年会最终圆满闭幕。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大批肝病领域学者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可谓收获满满。以下将从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3个方面对本届年会亮点进行介绍。

 

病毒性肝炎

 

1
乙型肝炎相关进展

 

  • 《APASL HBV再激活临床实践指南》讨论会

 

廖家杰教授谈到,亚太地区是HBV高流行地区,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并发布多项指南,由HBV再激活引起的肝炎仍然是主要的健康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APASL牵头制定了《APASL HBV再激活临床实践指南》,在本届年会进行专场讨论并达成共识。本版指南是APASL针对HBV再激活的首个指南,邀请了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蒙古、缅甸、亚美尼亚共和国、新加坡等15个国家的29位专家共同起草。指南分为背景、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风险分层、管理建议以及推荐建议5大部分,希望能够对肝病、肾病、风湿、肿瘤等相关学科医生提供具体的临床指导。《APASL HBV再激活临床实践指南》预计将于2021年4月发表在APASL 官方期刊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 重新定义免疫耐受期

 


廖家杰教授介绍,本次大会重点讨论了免疫耐受期的定义及治疗意见。目前,APASL、EASL、AASLD三大国际指南对免疫耐受期的定义和治疗意见不完全一致。此前有观点认为,慢乙肝免疫耐受期为良性疾病期,一般不会引起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肝组织大多正常,无炎症纤维化。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发现对免疫耐受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降低肝纤维化进展和肝癌风险,并且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血清HBV DNA,降低HCC发病率。此外,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能力强、耐药发生率低、长期治疗安全有效、治疗费用较低,药品可及性已极大提高。因此,对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感染患者应扩大治疗,并继续开展临床研究获取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在本次大会的众多报告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来自新西兰的一项慢性乙型肝炎候选药物 ALG-000184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ALG-000184是Ⅱ衣壳装配调节剂(CAM),为ALG-001075的前药。此前研究显示,ALG-001075在小鼠腺相关病毒-乙型肝炎模型中显示了良好的抗病毒能力。在本次健康志愿者和慢乙肝患者中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发现,在亚洲和非亚洲健康志愿者之间,ALG-000184和ALG-001075的安全性没有具临床意义的差异。ALG-000184单次口服剂量高可达500 mg,并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被食物影响,并且显示出理想的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支持每天一次口服给药。≥100 mg剂量将导致血浆活性化合物浓度升高,可能会在慢乙肝患者中产生抗病毒活性。在所有CAM药物中,ALG-000184的效力至少高100倍。它不仅针对HBsAg下降的第一个斜率,而且针对更困难的第二个斜率,这使其具有消除潜在的衣壳成为HBV的潜力,这一点非常令人兴奋。廖家杰教授谈到,“CAM是慢性乙肝药物开发的新靶点,具有非常好的研发前景,虽然这仅是Ⅰ期临床研究,但结果非常喜人,我认为这是最有希望的一个小分子药物。”

 

2
丙型肝炎相关进展

在丙肝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和中国香港天下仁心医疗集团联合发表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对HCV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后HCC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533例患者接受DAA治疗后有519例(97.4%)获得SVR,1202例患者接受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PR组)治疗后有817例(68.0%)获得SVR(P<0.001)。SVR后平均随访44.8个月,PR组(3.3%)肝癌发生率显著低于DAA组(6.0%)。经校正回归分析,DAA治疗、高龄(≥55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20 ng/ml)、肝硬度测量值升高(≥14.6 kPa)、糖尿病均与肝癌风险增加有关。此外,研究者发现,DAA组肝癌患者NAFLD患病率高于PR组。研究者认为,接受DAA治疗和NAFLD与慢性丙肝患者获得SVR后HCC发生率增加相关。


廖家杰教授强调,HCV感染患者即便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仍有较高的肝癌风险。如果患者同时存在NAFLD,不论接受DAA还是PR治疗,罹患肝癌的风险都较高。

 

 

肝细胞癌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病领域的取得一定进展,尤其在肝癌领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廖家杰教授在《肝脏免疫治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是肿瘤领域临床实践的重要突破。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在15%~50%之间,ICI通常作为肿瘤治疗的二线用药。多项研究显示,联合治疗可以提高免疫疗法对于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效果。基因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疗法或为晚期肝癌未来的治疗方向。


日本的肝癌专家Masatoshi Kudo教授对一项PD-L1单抗Durvaluamb(D药)联合CTLA-4单抗Tremelimumab(T药)治疗肝细胞癌的最新临床试验进行了口头报告。此前研究显示,与其他ICI方案相比,T300+D方案能够提供最好的效益风险比。由于病毒病原学可能影响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的预后,该试验评估了病毒性肝炎对免疫应答和生存期的影响。


研究共纳入332例未经ICI治疗的、对索拉非尼不耐受或拒绝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uHCC患者,并随机分为T300+D组(300 mg T药+ 1500 mg D药,1个疗程后使用D药 ,Q4W)、T75+D组(75mg T药+ 1500 mg D药,4个疗程后使用D药,Q4W)、单药D组(1500 mg,Q4W)、单药T组(750 mg,Q4W)。乙肝病毒活跃期需要抗病毒治疗。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


结果显示,患者的免疫应答与生存期随感染的变化而变化。但与T75+D或单药方案相比,T300+D方案在半数生存期(mO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都展示了更佳的治疗数据,进一步支持其在晚期肝细胞癌上的显著疗效。目前,T300+D和D单药方案与索拉非尼正通过Ⅲ期临床试验HIMALAYA (NCT03298451)进行一线治疗的疗效对比。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本次大会的第三个亮点是设置“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展40年”专场以及多个MAFLD相关大会报告。众所周知,2020年2月,国际专家小组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文章将NAFLD更名为MAFLD。2020年7月,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正式刊发了MAFLD新定义国际专家共识声明。廖家杰教授谈到,对疾病进行更名的主要原因在于,MAFLD是一个复杂的定义,包含了肥胖、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表现。这也导致了研究人员对于NAFLD的异质性认识不足,无法精准定位其治疗靶点,因此,20年来NAFLD的新药研发之路困难重重。希望本次更名对MAFLD的疾病机制、诊断标准、疾病分型进行更科学的定义,能够推进新药研发进程。牵头NAFLD更名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George Jacob教授也在本次APASL2021年会上也获得杰出成就奖。

 

在采访的最后,廖家杰教授感慨道,非常欣喜看到近些年来中国大陆在肝病领域的飞速发展,希望通过APASL大会提供的平台能让更多肝病同道获益,并惠及中国的每一位肝病患者。


(中国医学论坛报  佟艳华采写,廖家杰教授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