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ERS 2019中国之声】陈荣昌教授:中国的流感防控

2019-09-29作者:壹生感染学院会议
ERS

9月28日西班牙马德里当地时间08:30,由欧洲呼吸学会(ERS)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TS)联合举办的中国专场正式拉开帷幕。ERS和中国都派出了最强阵容的专家团队,欧洲团队包括ERS 2019大会主席Tobias Welte(德国),Stefano Gasparini (意大利)、Joan B Soriano(西班牙)、Graham H. Bothamley(英国)等;中国团队包括陈荣昌教授、瞿介明教授、郑劲平教授、王广发教授等。钟南山、王辰两位院士虽未到现场,但对ERS-CTS专场高度重视,会议前期给予重要指导。现场参会者中逾半是欧洲学者,中国在呼吸病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已经引起欧洲同行的关注和重视。ERS-CTS联合专场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分享了题为《中国的流感防控》报告。 

陈荣昌教授_副本.jpg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分享了题为《中国的流感防控》报告

  • 流感监测:我们从SARS中学到了什么?取得哪些进步?

我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先后经历了SARS、H1N1、H7N9、寨卡等新发传染病的威胁。SARS是新世纪的首次新发传染病疫情,源于2003年的中国南部,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SARS的疫情暴发说明,我国对新发传染病防控能力的不足,缺乏传染病大流行的应急策略,缺乏强大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尚缺乏足够的能力将科学研究转化为防治指南,以及疾病信息的获得缺乏从而引起民众恐慌。

那么,我们从SARS中学到了什么?虽然非传染性疾病(NCDs)成为新世纪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但新发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全球化使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更快,对大流行病和国际合作的快速反应成为疾病控制的关键方面;强大的全国监测网络对于新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国家防控措施和政策应以科学证据为导向。

2003年以来,受SARS和禽流感疫情及新H1N1流感影响,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流感和禽流感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国家流感中心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流感监测网络(CISN)2000年开始系统建立和完善,到2009 年已经建立了覆盖31 个省(区、市)包括197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63 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流感监测网络。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中国在新发传染病防治中取得进步。在中国大陆,超过5600万名旅游者在入境口岸接受了筛查,17909例有发热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接受了病毒感染的检测,其中757例的检测结果为阳性(14例/100万人);中国H1N1发病率(0.010%对0.015%)和死亡率(6.1%对6.9%)均低于美国,估计节省直接医疗费用为223亿元,避免GDP损失达到2029亿元。此外,发热门诊是筛查甲型H1N1流感的前哨基地。中国学者总结了426例H1N1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发现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和咳嗽,但近1/3的患者无发热,早期应用奥司他韦可减少病毒排毒时间等(N Engl J Med 2009,361:2507)。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通知,任命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为全球第五家、发展中国家首家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监测系统可以监测流感样疾病和病毒学数据。但是,监测系统仍不完整,应包括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肺炎病例报告。 

  • 疫苗和传播

中国H1N1流感疫苗:为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进一步传播,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疫苗研发。基于全国范围的合作,在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样本87天后,成功研制出H1N1流感疫苗,并证实可在临床中使用。在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超过1500万中国人接种了疫苗。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实行全国疫苗接种的国家。中国研制的一剂含15 μg血凝素的疫苗可被推广在12岁或以上的人群,用于预防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这也改变了世界卫生组织传统观念,即认为每人两剂流感疫苗才可能在大流行期间起到充分保护的作用。

人群疫苗接种比例低:我国人群季节性疫苗接种率低,仅3%~5%。目前,政府对以下人群进行财政支持,如儿童、年龄大于60岁者、今年的北京医务工作者接种流感疫苗免费,并且鼓励医院护理人员接种疫苗。 

  • 禽流感和其他动物流感

快速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SARS疫情十年后,中国的疾病防控系统正面临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挑战。2013年3月24日,在中国上海,一名87岁的男性死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LRTI),其两个儿子也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人死亡。2013年3月25日,在中国安徽,一名35岁的女性患有严重的LRTI。这四个病例均符合不明原因肺炎(PUE)的定义。在收到病毒样本后5天,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鉴定了H7N9全基因组序列。在确定全基因组序列后72小时内,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H7N9疫情,与其及其他实验室共享了所有基因序列和活毒,使得世界各地科学家识别病毒的突变,追溯其起源,并开发关键的诊断试剂。与活禽接触被确定为H7N9禽流感的感染途径,中国东部地区活禽市场紧急关闭。《自然》(Nature)发文表示,“中国对H7N9禽流感暴发的快速反应以及早报道和共享数据的开放性值得赞扬。”

  • 医疗场所内的流感预防和控制

陈荣昌教授介绍,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传播源的确认成为可能:过去,大多数医院必须将样本送到当地CDC进行流感PCR检测;在过去的3年中,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RT-PCR方法用于检测病毒性院感;几种快速PCR设备已在中国获得批准。

陈荣昌教授指出,中国医院中流感传播的数据十分有限。2016-2019年,中日医院开展的一项院内获得性流感感染调查显示,院内流感传播十分常见(尚未发表)。预防院内流感传播核心策略包括:健康护理人员(HCW)接种流感疫苗、正确的呼吸和咳嗽、充分管理感染流感的医护人员(如休假)、对患者护理及气溶胶产生的所有活动坚持执行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对医疗环境和医疗机械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最后,陈荣昌教授总结道,SARS后,中国的流感防控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并强调紧密的国际合作有助于中国和世界控制新发传染病,需要完善若干重要的方面,如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住院和死亡率的监测欠充分、医院流感预防和控制等。

  • 中国专场精彩剪影

  • IMG_0250_副本.jpg

    IMG_0281_副本.jpg

    IMG_0558_副本.jpg

    中外专家合影


    (本文由《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邢英整理,陈荣昌教授审校,发自西班牙马德里。敬请关注后续中国专场及其他专场更多的精彩现场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