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学领域,知识的更新与治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对肿瘤科一线临床工作者而言,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成为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临床手册”专栏,聚焦临床医生日常遇到的各种临床场景,精选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肿瘤学知识与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大家高效解决临床难题,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本专栏将定期更新,力求成为您临床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诊疗水平的均衡发展。
在我国,食管癌一直是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榜上有名的“生命杀手”,术后5年生存率仅20%~30%。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食管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高度的侵袭性,且食管壁缺少浆膜层,因此更易向下直接浸润,增加了它的进展速度和转移风险。如果能提前了解食管癌的转移规律并定期复查,对延长生存期是有重要意义的。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食管癌的哪些转移途径。
人的食管上接口腔,下接胃口贲门,贯通了整个胸腔。不同位置的食管癌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外一层一层的侵蚀食管,一旦侵蚀超过了食管壁的厚度,就有可能转移至周围器官。我们可以把食管分成3段:
食管上段是从喉结左右的位置向下,到胸廓入口处,也被叫作颈段。在这一段的食管癌,如果持续生长,可能压迫到气管,除了吞咽困难之外,也会带来呼吸不畅的表现,如果侵透食管壁,则可能转移向气管,甚至侵入甲状腺。
食管继续向下就形成了胸段食管,在这一段,周围的器官变得更多更复杂。气管、支气管、肺脏、心包、主动脉、奇静脉等都有受侵、转移的可能。
比如,如果侵透了相邻的气管,则易形成支气管-食管瘘,出现肺部感染、咳出食物残渣的表现,如果不幸侵入了胸段食管与肺动脉、主动脉伴行的部分,甚至可能会引发剧烈的大出血。因此我们要注意,在初诊时,一定要全面检查,精准明确分期,尽早投入治疗,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下段的食管处于与胃的交界处,这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部位。目前来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出版的分期手册中,以肿块的中心来定义究竟是食管癌还是胃癌,在此段内,一直向下扩延至胃的情况比较多见。
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除了自身肿块的大小之外,最大的影响因素就在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目前我国的食管癌患者淋巴转移发生率约为35%~40%,相较于欧美国家来说比较低,这可能与病理类型有关。
我国90%以上的患者均为食管鳞癌,这种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率比较低,约为34%,而其余好发淋巴结转移的腺癌、神经内分泌癌、基底细胞样鳞癌等数量较少。所以对比来看,罹患鳞癌可能是不幸中的幸运。
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淋巴转移的程度常与其恶性程度有关,食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的淋巴转移发生率高达48%-68%,一旦确诊,可能会面临更大面积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淋巴结转移都爱转移到哪去呢?也许我们可以从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式上了解。概括地来说,食管癌的淋巴结清扫术式主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二野”,一种是“三野”,“二野”又可以分为“标准二野”、“扩大二野”、“完全二野”。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以“标准二野”为例,这种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是指在切除了原发的肿瘤后,我们还要去对胸腔内从膈肌到隆突下和主动脉肺窗的整个后纵隔进行淋巴结的切除,我们可以大概理解为胸腔的部分淋巴结,以及腹部的胃上部淋巴结清扫,也就是清扫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小弯和小网膜的淋巴结。
听起来是不是范围很大呢?因为食管的确是一个周围环境相对复杂的器官,且食管壁的淋巴结构包括黏膜下层的淋巴网或淋巴丛、肌间淋巴网或淋巴丛,这种复杂密集的淋巴交通网,使得癌细胞更易游走,肿块浸润越深,癌细胞就更加容易进入到淋巴管当中,使得淋巴结的转移率也明显提升。所以在手术时都应本着降低术后转移的原则,尽可能清扫。
“三野”是在“二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上对颈部淋巴结的清扫。尤其是胸上段的食管癌,由于其所在位置周围存在丰富的颈部淋巴结,因此很多医生倾向于进行“三野”清扫,一些研究也认为,这种清扫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不过,由于这样大面积的清扫了淋巴结,相应的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如吻合口瘘、喉返神经麻痹等。所以如何去进行手术,还是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
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认为,颈部淋巴结、胸腔的淋巴结以及腹部淋巴结,都有转移的可能,手术同时彻底的清扫,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我们一般将脱离了肿瘤“主体”,发生发展在另一个器官上的转移称为远端转移。食管癌的远端转移通常通过血道转移完成,但在初诊时就已经发生了血道转移的患者并不多,其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但从已发生的远端转移上来看,食管癌更好于转移向肺、肝、脑、骨、肾等位置,大网膜、肾上腺或皮肤表面也偶有报道。
从发生概率来看,处于胸中段的食管癌更易发生血道转移,这可能与该段食管所在位置的血供较丰富有关,此处经肺、心脏等重要器官,血管网络复杂,癌细胞有更多可乘之机。由于动脉腔内压力较高,且动脉管壁厚,癌细胞更喜欢挑软柿子捏,所以常常从门静脉系统进入肺脏,进而由肺脏流向全身。或选择从肝门处静脉进入肝脏。如果癌细胞进入了肺静脉,则可以经过左心,随着心脏泵血流至全身,出现全身多发的转移。
虽然国内外多个研究结果都略有不同,但肝、肺转移概率相比来说是更常见的,在不同研究里,其发生率总的来说不相上下,都处于19.8%-29%之间,可以说占据了食管癌远处转移的半壁江山。
因此初诊时我们不能忽略对胸部、腹部的检查,手术后也不能放松复查。出现肝、肺转移后,可能发生肝区或上腹部疼痛、荒诞、发热、咳血、呼吸不畅等症状。我们应该及时就医、通过手术、化疗等办法,可以有效地延长生存期。
另外,食管癌的脑转移也具备一定的发生概率,如出现脑转移则常常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头晕、恶心等症状,也建议在复查时与医生及时交流沟通,通过头颅MRI、PET-CT等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发现转移灶,尽早治疗。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