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爱“启欣”生,肺愈“可”期|伊鲁阿克优秀案例实例呈现第八期:ALK G1202R阳性NSCLC二线接受伊鲁阿克PFS超13个月

2025-04-08作者:liuy资讯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中国晚期NSCLC患者中,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9.06%[2]。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能结合到ALK融合蛋白的激酶结构域,抑制其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产生抗肿瘤活性[3],已经成为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然而,随着各种ALK抑制剂不断涌现,如何在众多的治疗选择中优化治疗策略,成为临床热点问题之一。

为进一步探索ALK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开展“实例呈现——最佳临床病例分享项目”。第八期特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杨广建医师分享《一例ALK G1202R阳性NSCLC患者二线接受伊鲁阿克治疗后PFS超13个月》,并邀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唐晓勇教授进行点评。现将病例及点评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分享、交流。


病例要点速览



1

该患者为cT3N3M1c IVB期肺腺癌,合并左肺门、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骨转移,EML4-ALK基因融合阳性;


2

一线阿来替尼治疗20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再次组织活检并行NGS检测,发现TTC7A-ALK、EML4-ALK双融合;


3

二线接受伊鲁阿克治疗13个月,总体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治疗期间耐受性良好。


PART.1

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9岁,ECOG:1分。

诊断过程:

  • 胸部CT(2022.3.24):左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积液。

  • 超声气管镜(2022.3.29):气管镜淋巴结穿刺涂片及胸水细胞学提示“腺癌”。

  • 病理会诊(2022.4.6):(胸水细胞块)免疫组化结果,TTF-1+,NapsinA+,CEA+,CR-,WT-1-,P40-,Ki-67+约30%,符合肺腺癌。

  • 基因NGS检测(2022.4.18):(组织+胸水)EML4-ALK基因融合(EML4 exon6-ALK exon20), NFE2L2 2号外显子错义突变,p.E79K。

  • 诊断:左肺腺癌cT3N3M1c,IVB期。左肺门、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骨转移。


PART.2

治疗经过



第一阶段:阿来替尼治疗

治疗方案:2022年4月28日起,给予阿来替尼600mg每天2次靶向治疗。

辅助检查及疗效评价:治疗期间,持续进行效果评估,治疗最佳总体疗效为部分缓解(PR)。左肺原发灶缩小,纵隔、左肺门转移淋巴结缩小,获益明显(图1),但治疗20个月后,胸腹增强CT复查发现纵隔8L区淋巴结转移较前增大,其余转移部位无显著变化。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2023.12.18),病理结果提示,纵隔8L区增大淋巴结活检查到癌细胞,考虑腺癌(图2),并进行肺组织活检(2023.12.27),样本经Dako22C3 IHC检测,结果为PD-L1阴性肿瘤细胞TPS<1%(图3)。纵隔淋巴结活检组织NGS基因检测(2024.1.8)结果提示,ALK基因重排,ALK-TTC7A(A19:T16)、EML4-ALK(E6:A20),ALK 2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p.G1202R(图4、图5)。

图片1.png

图1 阿来替尼靶向治疗期间左肺原发灶及纵隔、左肺门转移淋巴结变化情况

图片2.png图2 阿来替尼治疗进展后超声支气管镜下纵隔8L区转移淋巴结活检结果

图片3.png

图3 阿来替尼治疗进展后再次PD-L1检测(22C3)(200×)

图4 阿来替尼治疗进展后再次NGS检测结果

图5 利用IGV软件分析NGS测序数据(TTC7A-ALK、EML4-ALK双融合)

第二阶段:伊鲁阿克治疗
治疗方案2024年1月10日,患者接受二线伊鲁阿克60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周,1周后上调剂量至180mg每天1次口服,并维持该剂量。
辅助检查及疗效评价:用药后第9周首次评价为SD,最佳疗效评估为SD,未发生停药及药物减量。持续用药13个月后,患者脑转移及胸膜转移进展。

图6 伊鲁阿克治疗期间影像(靶病灶:纵隔8L区转移淋巴结)

安全性:治疗相关副反应类似阿来替尼,主要为1级高甘油三酯血症及1级高胆固醇血症,未出现其他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video


PART.3

专家点评




唐晓勇教授点评

锚定耐药关键,国产ALK-TKI“迭代升级”,破解临床耐药困局

研究发现,在NSCLC患者中,约2/3存在基因突变[4]中,ALK融合基因属于NSCLC的少见驱动基因。目前靶向治疗均为首选治疗方式,但靶向治疗最终也会出现耐药,进而导致疾病复发或进展,即产生ALK-TKI的获得性耐药。从机制上看,获得性耐药大致可分为ALK依赖性和ALK非依赖性耐药两类。其中,ALK依赖性耐药是指ALK基因本身发生继发突变或扩增,导致ALK靶向药物的结合能力或活性降低,如G1202R、L1196M、G1269A等突变;而非ALK依赖性耐药则指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其他信号通路或转化为其他表型,包括MET扩增、EGFR突变、BRAF突变等[5-6]

目前,在临床应用的ALK-TKI 药物中,我国自主研发、高选择性的新型ALK/ROS1抑制剂伊鲁阿克对ALK融合蛋白及G1202R和L1196M等常见ALK-TKI耐药突变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提示伊鲁阿克除了可以作为一线治疗选择外,还可作为其他ALK-TKI耐药后的治疗选择之一[1]。伊鲁阿克之所以能够帮助一线ALK-TKI耐药的患者再次获益,主要得益于其关键结构的优化:以双苯胺嘧啶为主要骨架,通过对4个关键基团的改造优化,增强了与ALK激酶结构域的结合能力,包括对耐药突变的结合能力,展现出更强的抑制活性和更高的选择性 [7]

本病例中,患者一线使用阿来替尼治疗20个月后产生耐药,出现疾病进展,随后治疗方案调整为伊鲁阿克。治疗两个月后复查CT,结果显示纵隔淋巴结病灶较基线缩小,最佳疗效评估为SD,截至目前无进展生存期超13个月。这一治疗反应有力证明了伊鲁阿克在ALK-TKI耐药后的临床价值。

稳扎稳打,临床研究层层验证,伊鲁阿克为ALK阳性NSCLC患者筑牢获益 “堡垒”

此前,剂量递增及剂量扩展阶段的Ia/Ib期研究探寻了伊鲁阿克的最佳用药剂量及安全性[8],并确定了导入期给药方式:前7天60mg每天1次,若可耐受,则从第8天起提高到180mg每天1次。基于这些良好数据,研究者进一步开展了单臂、多中心II期INTELLECT研究,共入组146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至少12周之后出现了疾病进展、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结果显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达69.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19.8个月[9],延长随访后,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41.8个月[10],同时安全性依然良好。

在此基础上,伊鲁阿克向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发起挑战。INSPIRE 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伊鲁阿克组的疗效愈发显著,特别是对于经中心实验室复检ALK阳性人群,伊鲁阿克治疗组的mPFS达45.9个月[12]。这一结果不仅彰显了伊鲁阿克在一线治疗中的卓越疗效,也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伊鲁阿克在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中展现出优异PFS数据,为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参考。

安全性突出,医保范围扩大,伊鲁阿克不断拓展适应证,为肺癌治疗注入新活力

伊鲁阿克作为新一代ALK抑制剂,在INTELLECT研究和INSPIRE研究中,均显示出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其中,在INSPIRE研究中,伊鲁阿克降低了79%的脑转移疾病进展风险,这一特性对于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11]。安全性方面,伊鲁阿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超过20%的不良事件如转氨酶升高、肌痛、水肿等的发生率在与其他药物对比中处于较低水平,因副反应而停药发生率仅为5.6%[12],这表明伊鲁阿克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从2025年1月1日起,伊鲁阿克的医保支付范围扩大到ALK阳性的局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这一医保范围的调整将提升伊鲁阿克的可及性,推动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此外,伊鲁阿克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研究也在进行中,如尝试在早期肺癌术前新辅助阶段使用伊鲁阿克,使肿瘤变小后,再进行手术,术后继续使用伊鲁阿克辅助治疗;对于Ⅲ期NSCLC患者,有研究显示,在根治性放化疗后靶向治疗可巩固提升疗效[13],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同样可以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来证实靶向巩固的作用。
综合来看,伊鲁阿克凭借其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医保政策的支持,目前已在ALK阳性NSCLC后线治疗、一线治疗等阶段获得充分的证据支撑。期待其在早期、围手术期新辅助、辅助以及局部晚期巩固治疗等阶段不断突破,为肺癌治疗开辟全新局面,让更多患者有机会从中受益。
video




专家简历


唐晓勇 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医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

  • 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 山东省肿瘤质控中心肺癌学组秘书

  • 山东省肿瘤医院肺癌MDT专家成员

  •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肺癌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协作分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山东省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分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山东省医学会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杨广建 主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科主任助理 

  • 硕博连读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骨干人才

  • 第一届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肺癌转化医学分会学术秘书

  • 第一届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胸部肿瘤精准诊疗分会委员

  •  第二届山东省医学会类器官分会青年委员 

  • 从事肺癌内科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擅长非小细胞肺癌少见基因突变诊治

  • 以第一作者于BMC Medicine、Lung Cancer、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等知名杂志发表SCI等论文26篇,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多次于ASCO/WCLC/ELCC等国际学术会议展示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伊鲁阿克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3):189-205.
[2] Ying JM , Li L , Li WC ,et al. P1.09-05 ALK testing in chinese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a national-wide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eal-world data study (The RATICAL Study)[J]. J Thorac Oncol, 2019,14(10):S497..
[3] KwakEL , BangYJ , CamidgeDR ,et al.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inhibition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0,363(18):1693-1703. DOI: 10.1056/NEJMoa1006448 .
[4] Rotow J, Bivona TG. Understanding and targeting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NSCLC. Nat Rev Cancer. 2017 Oct 25;17(11):637-658. doi: 10.1038/nrc.2017.84. PMID: 29068003.
[5] Choi YL, Soda M, Yamashita Y, et al. EML4-ALK mutations in lung cancer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ALK inhibitors. N Engl J Med. 2010 Oct 28;363(18):1734-9.
[6] Pan Y, Deng C, et al.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ALK-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ront Oncol. 2021 Oct 1;11:713530.
[7] Liu X, Zhang L, Wan H, et al. Discovery and preclinical evaluations of WX-0593, a novel ALK inhibitor targeting crizotinib-resistant mutations. Bioorg Med Chem Lett. 2022 Jun 15;66:128730. 
[8] Shi Y, Fang J, Hao X, et al. Safety and activity of WX-0593 (Iruplinalkib) in patients with ALK- or ROS1-rearrang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phase 1 dose-escalation and dose-expansion trial.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2 Jan 28;7(1):25.
[9] Shi Y, Chen J, Zhang 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ruplinalkib (WX-0593) in ALK-positive crizotinib-resistant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 single-arm,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INTELLECT). BMC Med. 2023 Feb 24;21(1):72.
[10] 2024 WCLC Abstract ID: 2049
[11] Shi Y, Chen J, Yang R, et al. Iruplinalkib (WX-0593) Versus Crizotinib in ALK TKI-Naiv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ALK-Positive NSCLC: Interim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 Study (INSPIRE). J Thorac Oncol. 2024 Jun;19(6):912-927. 
[12] 2024 ESMO  1278P.
[13] Lu S, Kato T, Dong X, et al; LAURA Trial Investigators. Osimertinib after Chemoradiotherapy in Stage III EGFR-Mutated NSCLC. N Engl J Med. 2024 Aug 15;391(7):585-597.


本文由唐晓勇教授、杨广建主治医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