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特有的给药方法,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应少,并且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适用于支气管镜操作围手术期的气道管理工作。目前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和祛痰药。
ICS是目前最常用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在支气管镜操作围手术期用于降低术中气道痉挛发生风险,减少支气管镜操作引起的气道炎症、水肿等。ICS抗炎机制可分为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经典途径是指激素与胞质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并转运进入细胞核后影响核酸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一般需要数小时起效;非经典途径指激素与细胞膜上的激素受体直接结合发挥抗炎作用,可在数分钟内生效,但需高剂量的ICS才能启动。
目前国内已上市用于雾化吸入的ICS包括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它们的作用机制及适应证等相似,但在药效学、药动力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布地奈德受体亲和性好,起效相对较快(3 h),抗炎作用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雾化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在支气管镜操作中主要用于快速改善气道痉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适用于支气管镜操作围手术期雾化吸入的短效支气管舒张剂主要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短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SAMA)两类。
SABA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浓度,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从而达到松弛气道平滑肌的作用。同时SABA还可促进呼吸道纤毛的振动,从而改善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临床常用药物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雾化溶液经吸入后数分钟内起效,1 h达到峰值,疗效持续4~6 h。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经吸入后数分钟内起效,1.0~1.5 h达到峰值,疗效持续3~6 h。0.63 mg左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等效于2.5 mg沙丁胺醇,可部分替代沙丁胺醇。
SAMA主要通过阻滞乙酰胆碱与气道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它起效较SABA慢,舒张支气管的作用也比SABA弱,但SAMA与SABA联用可减少SABA过量使用所致的震颤、心悸等不良反应,具有协同、互补作用。目前国内上市的SAMA雾化制剂仅有异丙托溴铵及其复方制剂。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经吸入后一般在15 min内起效,1~2 h达峰值,持续4~6 h。
行支气管镜操作患者如果存在黏液高分泌或排痰困难情况,除常用口服祛痰药外,也可以通过雾化吸入祛痰药物协助排痰。另外,生理盐水具有很好的稀化痰液的作用,是硅酮支架置入后的常规的治疗,也是金属覆膜支架置入后的推荐治疗。国内批准可用于雾化吸入的祛痰药物主要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氨溴索。
NAC属于黏液溶解剂,是国内最早上市的有雾化剂型的祛痰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裂解黏蛋白分子复合物间的双硫键以降低痰液黏性,从而促进痰液排出。此外,它还可以通过促进纤毛运动提高黏液清除能力、抑制黏液分泌细胞增生以及抑制黏蛋白MUC5AC基因表达等多种机制发挥祛痰作用。另外,有研究显示NAC还具有减少细菌附着、抑制及破坏生物被膜形成以及协同抗生素提高抗菌效果等作用。
氨溴索也是临床常用祛痰药物之一,目前已有雾化剂型上市,可通过分解痰液中的糖蛋白来降低痰液黏性,还可通过调节呼吸道黏膜黏液腺与浆液腺的分泌使痰液稀释。此外,还可以通过促进纤毛运动、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释放等机制促进排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