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仁济夏强团队冯浩课题组在Am J Transplant 等期刊发表肝移植系列临床研究成果

2024-12-0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近期,仁济夏强教授团队冯浩课题组发表系列临床研究成果,构建了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纤维化的无创评估模型,并为肝移植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提供了基于前瞻随机对照试验的高质量临床证据。



202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夏强团队冯浩课题组在移植领域最顶尖期刊《美国移植杂志》(Am J Transplant,IF=8.9)在线发表临床研究,通过组织芯片、蛋白质谱筛选肝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在前瞻性、大样本临床队列中原创性开发并验证了包含三个外周血标志物(FBLN3、LECT2、YKL-40)的PT-LIFE模型。


这是国际首个用于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纤维化的无创评估模型,用于诊断LAFSc≥3的移植物纤维化,灵敏度可达91.9%,特异度可达88.4%,AUROC为91%,且无需根据供体类型、术后时间、性别或转氨酶水平等进行调整。



儿童肝移植术后受者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20年存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目前儿童肝移植受者长期存活问题愈发引起关注,例如在长期随访过程中部分患儿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肝纤维化问题,且随着移植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的比例和严重程度会逐渐增加;而其早期通常无临床表现,诊断仍依赖有创的肝穿刺活检。


本文提出的PT-LIFE无创评估模型,不仅降低有创操作风险,更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降低医疗成本,从而协助临床医生早期、精准识别移植物纤维化并及时干预,减少移植物失功,在术后长期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4年10月,夏强团队冯浩课题组在外科学期刊《国际外科学杂志》(Int J Surg,IF=12.5)发表临床研究成果,揭示超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移植术前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作为新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87.5% vs. 37.5%),且并未增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或移植物功能障碍的风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已经成为肝细胞癌系统治疗方案中最关键的一环。但目前尚缺乏移植术前应用靶免系统治疗能否实现术后长期获益的高级别证据。本研究首次为肝移植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提供了基于前瞻随机对照试验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对肝癌肝移植全过程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上述成果第一作者均为仁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吕子成(现于德国科隆大学学习),肝脏外科主治医师June-kong Yong博士和刘源博士为首篇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肝脏外科规培医师向雪琳和主治医师June-kong Yong为第二篇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肝脏外科夏强教授和临床研究中心冯浩副研究员为两篇论文通讯作者,肝脏外科张子杰博士为首篇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仁济临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9年8月29日正式揭牌成立,2022年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及提质扩容。目前,仁济临床研究中心由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IIT平台-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以及申康示范性临床研究病房组成,涵盖国家药监局组织工程联合重点实验室、国创中心临床研究与转化基地、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和上海市生物治疗早期临床试验与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四个临床研究高质量支撑平台。




中心构建了临床研究标准化、精准化、多能化的创新运维体系,以项目为核心,为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开展提供立体化全方位支撑,着力提升临床研究的实施效率与质量。作为支撑医学转化的创新研究平台,中心不断探索医企联动模式,持续推动医企深度融合,以高质量临床研究桥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新装备、新技术的研发上市,助力上海生物医药策源创新与成果转化。

中心将不断加强自身作为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创新平台的内涵建设,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科技研发”通过高质量临床研究走向“产品应用”,产出更多原创性高质量临床研究成果,使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成为真正造福于民的产品和应用。





来源:仁济临研


猜你想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